讲座

LECTURES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杨力参赞讲座报道

时间: 2014-04-18

416,中心1994-95校友、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参赞、处长杨力先生在匡亚明报告厅为中心师生做了题为“中国的海洋政策与中美关系”的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杨力先生回忆起二十年前在中心的学习生活。其中,有一次他去参加资中筠先生关于中美关系的讲座,基于美侦察机在中国南海活动的观察,他向资先生提出了中美之间是否会因为误判发生冲突的问题。资先生认为出现冲突的可能性较小,事实上中美双方在很长时间内也大体上保持了冷静克制的态度。但2001年的中美飞机相撞事件的发生使得双方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同时提醒着中美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的开诚布公的交流,努力达成共识,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也正是双方需要在边疆海洋问题,特别是中国南海、东海问题争端上应该持有的态度。

       杨力先生首先介绍了中国周边海洋问题的背景。中国有14个陆地邻国,8个海上邻国,其中既有现实政治中所谓的大国也有小国,更有像东盟这样的新兴政治体,地缘环境较为复杂。在海洋方面,中国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海上邻国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八国。中国与这八个国家在海洋问题上的争端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领土争议,涉及国家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敏感度较高。另一种是海洋争议,涉及专属经济区的权益,如渔业、航行。海洋争议的解决主要围绕“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条文,1982年联合国海洋大会通过了该公约,此公约对内水、领海、邻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EEZ)、公海等重要概念做出了界定。

       其次,杨力先生就当前中国海洋边界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就海洋争议,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中国与10个东盟国家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宣言确定了解决海洋争议的三个基本出发点:首先其手段是和平谈判;其次其行为是搁置争议、维持现状防止情形恶化,如各方在原则上不占领新的岛礁;最后其展望是开展务实的合作、增进互信。就领土争议,杨力从黄岩岛、钓鱼岛、仁爱礁等议题入手,认为中国的立场一直以来是基于实事求是上的和平解决方式。杨力认为,中国应该与邻国处理好关系,因为一个与邻国争吵不休的国家难以成为一个让世界放心的大国。但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应该尽量避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将中国的合理举动理解成为对区域安全的威胁是中国不能接受的。就中美而言,两国有较多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两国更应该相互合作,而不应该是相互猜忌,甚至公开指责对方。如中美两国就航海自由都有很高的共识,在处理索马里海盗问题上双方都出力保障了印度洋的航海安全,而中美两国也应当在涉及中国的海洋问题上达成相关共识,以促进相关各方在该问题上协商沟通,从而保障各方的利益。

       在问答部分,中心同学们提出了关于国家阴谋论的可信度、国内舆论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程度、海洋边疆问题中地方政府的参与度、以及经济给予作为谈判手段的应用原则等问题。

       杨力先生在讲座的最后展示了当年在中心时拍的照片,屏幕上二十年前的青年风华正茂、把盏言欢,今天讲台上的外交官风度翩翩、谈吐儒雅。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名中心的年轻学子成长为中国外交事业的生力军。述往思来,我们期盼中心会有更多的校友成为中美两国外交的参与者,为促进本国福祉,也为中美合作、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人:赵泽丰)

上一篇:中美中心环球论坛第103期: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唐松根参赞讲座报道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资中筠教授座谈报道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