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资中筠教授座谈报道

时间: 2014-04-16

414(星期一)晚上7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前所长资中筠教授在中心C203当前国内外形势话题开展了座谈。

资教授首先诙谐地表示希望这次座谈能够用“圆桌”的形式与大家就国内外的事件展开探讨,并且在了解在座的同学们最近关注的事件和观点后,再和大家做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讨论。

后,在场的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提问,希望把握住和资教授近距离互动的宝贵机会。同学们第一轮的提问涉及到中国、日本外交政策、联合国作用的改变以及乌克兰问题等等,涵盖了中国政策、国际关系近期的热点问题。资教授一一作出了回应,并在回答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问题中指出,西方国家目前对克里米亚威胁论的观点或许存在方向性的错误。为了说明这一点,资教授首先指出冷战后,美国本有机会通过落实裁削减军费来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其国内的新保守派却在此时要求美国抓紧机会确立永久霸权,将维护战略地位作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观点在“9.11”事件后进一步强化。其实冷战后的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希望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只是没有美国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在此基础上,资教授幽默地指出对于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应该是用“胡萝卜”而不是“大炮”;特别是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北约在东扩问题上的激进或许起到了反效果。

接着,资教授提出从历史角度以及海上战略来看,克里米亚都属于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绝大部分的克里米亚居民原本为俄罗斯人民,也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完成公投的。而相反地,克里米亚问题对于西方来说可能更多是面子问题,大国并不应当在无法保证一直介入的情形下,随意引发事端,带来会一直支持动乱国内某一派政治力量的错觉。

最后,资教授指出,针对目前的克里米亚问题,俄罗斯应把握现有局势,不再介入乌克兰政局,这可能是比较好的解决之道。

结束了第一轮提问后,现场气氛更加活跃热烈,同学们纷纷就台湾问题、战略机遇期、南海局势、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反腐进程、社会阶级固化等问题展开了第二轮提问,资教授也清晰生动地就这些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在回答中国当代所倡导的反腐问题时,资教授指出第一,中国当代的反腐问题应当被纳入法治的轨道加以解决,临时性的运动化处理往往行之不远;第二,只有通过法治的方式处理反腐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对权力的监督,以及对公众权力的保障。而在解释美国外交的威尔逊情节时,资教授指出在国际外交中,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大国,总会依据现实,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这在冷战中有着明确的体现:1962年的古巴危机被认为是二战后最临近战争边缘的一场危机,最后美苏还是通过和平妥协的方式解决这一争端;战争的代价太过巨大,大国都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包括当时的中国。时至今日,外交政策制定中对于现实的考量依旧甚至变得更加重要,大国的领导人应当理智地制定决策,所以冒险主义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取;但一些随意的缺乏根据的舆论却给国际社会带去了中国威胁论的错觉,这样的现象值得注意。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时,资教授数次提到,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认为当今的外交政策应当尽力避免战争的发生;伴随着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除了向同学们解释、分析当代国内国际形势,资教授同样提出了对于当代年轻人的期许。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当代年轻人与80年代年轻人的区别时,资教授表示相较于80年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当代的年轻人或许更注重物质。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发生如何的变革,当代的年轻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底线,做人做事凭着自己的良心,不能同流合污。看似简单朴素的话语,却寄托着资教授对我们年轻人的真挚关怀和殷殷期望。

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中时间恍如飞逝,资教授的大家风范、学术造诣深深折服了在场的同学们。虽已年逾八旬,资教授依旧精神矍铄,回答提问时常妙语连珠,整场座谈会可谓是高潮迭起;同学们在资教授的娓娓而谈中时而会心一笑,时而低头沉思,不论是在为人处世还是学术研究上都是受益匪浅。最后,在中心教学副主任石斌教授再一次对资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后,座谈会落下圆满的帷幕。

 

(撰稿人:徐姗)

上一篇: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杨力参赞讲座报道

下一篇:国家体育总局张锐铧博士讲座报道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