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中心举办“从认知科学看特朗普的政治修辞”学术讲座

时间: 2019-01-02

12月11日晚上7点,来自美国奥格尔绍普大学(Oglethorpe University)的何贤教授(Stephen Herschler)在中美中心做了一场题为“从认知科学看唐纳德·特朗普的政治修辞”(A Cognitive Science View of Donald Trump’s Political Rhetoric)的精彩讲座。何贤教授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该校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权威学者George Lakoff,学习比较政治学、语言人类学、汉语、法语。何教授现任教于美国奥格尔绍普大学,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地方政府、中央—地方关系和当代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转变,等等。 

 

在正式讲座内容开始前,何贤教授介绍说,他自己就是中美中心的校友,并给在场的师生展示了二十多年前他在中心生活的老照片。他说,自己十分想念中心的生活和自己在中心时的室友。他还开玩笑说,自己特别怀念中心的烧烤。何教授用一句朴素而真诚的“南京是我的老家”来总结自己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
  

接下来进入讲座的正题。何贤教授根据自己学习法语的经历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颇为密切,学习语言会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研究其语言的使用,可以从中管窥语言、思维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所以他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话语做深入分析。为此,他还改变了他所教授的课程的课程设计,将研究成果融入他的课程当中。

何教授介绍说,关于语言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研究其实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比如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当中提出三种劝说观众的方法,即逻辑诉求(logos), 人格诉求(ethos)和情感诉求(pathos)。何教授认为,特朗普的讲话并非通过事实和道理来劝服大众,而是通过其特立独行的人物性格和对既有建制的背离和通过强烈的情绪感染来唤起大众对其政策的关注,激起国内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强烈反应。

 

谈及语言、政治学和认知科学的关系的理论解释时,何教授认为“要理清语言、思维(思想)、大脑的关系,语言反映思想,思想以语言的形式存在,语言和思想都来自大脑,身体由思维支配并为其服务”。他主张对语言的研究依据不同角度,可以横跨不同的学科,比如“语言反映思想,产生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语言反映思维,产生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家研究大脑而不是思维,认知科学家研究思维而不是大脑”。

何贤教授解释说,特朗普善于将其他社会群体“非人化”——如将拉美移民描绘为成群的歹徒,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定义为激进的恐怖主义,不断在右翼媒体上重复提及“暗势力国家”“不诚实的希拉里”“假新闻”“猎巫”等词语来引发人们的联想,给大家强化诸如“希拉里很邪恶”印象。何教授还特别指出,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没有经过过滤就直接和个人接触,根据George Lakoff的理论,这些言论充当四个功能:先发制人、转移公众注意力、转嫁罪责、测验舆论方向。何贤教授还提到,特朗普特别擅长使用比喻,将复杂概念简单化,比如把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看成赢家和输家的游戏和竞争,将国际事务视为“我之所得即你之所失”的零和博弈,将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我反对你”的“丛林法则”。

 

最后,何教授总结说,语言的差异以系统性方式存在,所以思维差异也以系统性方式存在,但是大脑在很多方面却是相同的,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在理解语言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讲座之后,何贤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的提问。何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演让大家对语言学、认知科学、政治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有了新的认知,为理解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撰稿 胡孝佳)




上一篇:中国史专家Scott Relyea博士受邀在中心举办讲座

下一篇:听陈友华教授深入解读“中国人口老龄化”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