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期间,我经由中心和学校推荐,申请了欧盟Erasmus交换生项目并幸运地通过了欧方的选拔,于2014年10月起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交换学习。回忆起这段经历,感触颇多,写下了自己交换学习的些许体会和感想,希望可以与中心的校友交流分享。
哥廷根大学坐落于德国中部的小城哥廷根。城市的人口只有约13万,但据说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或者学校的工作人员,哥廷根也因此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哥廷根大学历史悠久,在其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包括四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各界名人在此学习、工作和生活过,这也使得这所学校以及整个城市引以为傲。
我在中心的专业方向是国际经济,相应地,我在哥廷根选修的也主要是经济系课程。这里课程分为Lecture和Seminar两种形式。Lecture与我们平时接触的大多数课程无异,而Seminar则较为不同:学生被要求在教授给定的主题中选择其一、或是在一定范围内自选感兴趣的题目,之后完成一篇约5000字的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的报告与展示,再由教授与其他同学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此类课程通常只需要两天的时间来进行论文报告与讨论,学生也因此可以更为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但学生必须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论文的构思与写作,教授只提供答疑和方向性的指导。因此,此类课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在交换期间曾选修了三门Seminar的课程,在完成课程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了其对于学生综合学术能力的要求,不过也借此扩展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论文写作的能力并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除了常规课程,哥廷根大学的语言中心也为拥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国际学生开设了多门外语类课程。我也利用交换的机会选修了德语、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等课程。我们的德语老师Johanna是一个热情且耐心的人,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德语,还带领学生走到户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德语。两个学期的德语课程不仅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机会,还是一个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的平台,我也因此认识了来自许多国家的小伙伴。
![]()
哥廷根大学校园
![]()
哥廷根大学图书馆
哥廷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而且在二战中侥幸逃过了炮火的打击,因此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不仅如此,这里还拥有众多名人的故居,其中既包括高斯、格林兄弟、普朗克、俾斯麦、富兰克林等欧美名人,也包括朱德、季羡林等中国名人。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不时就会发现身旁的建筑上悬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位名人的名字以及其在哥廷根生活的起止时间,这既是名人故居的标志,又是哥廷根的一大城市特色。
![]()
哥廷根的朱德故居
![]()
位于老城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故居
德国是一个相对多阴天、多雨的国家,或许正因如此,德国人更乐于享受阳光。每逢阳光明媚的日子,便会有成群的学生聚集在草坪上沐浴阳光。而老城区的市政厅广场则更是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休憩场所。他们通常会点一份冰激凌或一杯咖啡,然后坐在广场周围悠闲地聊天。当然,这种慵懒的慢节奏生活并不适于年轻人。在老市政厅的正前方,伫立着一座“鹅女孩”铜像。其取材于格林童话,并且被德国旅游局作为德国“童话之路”旅游线路上的景点之一。而对于哥廷根以及在此就读的博士生而言,此雕像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按照哥廷根大学的传统,每当一个博士生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都要身着学位服,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到此亲吻鹅女孩的雕像并献上鲜花,这已成为一个哥廷根独有的仪式。也正因此,这位鹅女孩被人戏称作“世界上被亲吻次数最多的女孩”。
![]()
老市政厅前方的鹅女孩铜像
![]()
一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医学专业学生亲吻鹅女孩雕像
学习期间,哥廷根大学也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如寻找语言伙伴、学生party,以及音乐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使得校园生活变得更为丰富。
在学习之余,我也利用交换的近一年时间游览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德国的其他城市。许多之前只能在图片里见到的景点相继出现在眼前,也是一番难得的体验。在旅行中不仅感受到了欧洲内部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多样性,也接触到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柏林电影节的红毯星光、布拉格的圣诞焰火、萨尔茨堡的漫天飞雪等都为本已难忘的交换经历增加了更多值得回味的元素。
![]()
柏林的地标——勃兰登堡门
![]()
慕尼黑的安联球场
不经意间,距交换结束已过去近一年,但仍会不时地回忆起曾经的片段。非常感谢中心、南大以及欧盟Erasmus项目组给了我这一次宝贵的交换学习机会。同时,得益于在中心的学习经历,在交换过程中的适应不同文化环境、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都变得不再困难。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通过中心这一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交流、丰富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
微信ID:hnc_nju长按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本期编辑:徐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