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在中心匡亚明报告厅为师生作了题为“格鲁吉亚局势及美俄冲突”的讲座。
沈老师首先盛赞了中心优越的学术环境,以及多年来中心在国际关系研究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接着谈到他对社会科学本质的理解,让同学们要在学术上保持怀疑的精神。
沈老师对国际问题的研究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整个讲座分四个部分。
沈老师首先谈到格鲁吉亚问题的由来。早在1745-1747年,格鲁吉亚变成俄国的领土。列宁当政时的苏维埃政权,把南奥塞蒂划给格鲁吉亚。老师肯定了列宁的这种理想主义跨国界的情怀。由于南奥塞蒂自治州的俄罗斯人居大多数,所以,南奥塞蒂想独立出去与俄罗斯的北奥塞蒂合并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由此而导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是长久以来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格鲁吉亚目前的紧张局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沈老师提出可以从国际法的两个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一个是主权,另一个则是人权。对于格鲁吉亚政府来说,对南奥塞蒂自治州享有管辖权,南奥人的反动,可以镇压,但是前提是不能够大规模的侵犯人权。目前的形势是,并没有证据显示,格鲁吉亚政府在南奥有大规模镇压行动,从而导致有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格鲁吉亚政府对南奥的镇压是内政,没有侵犯人权。而俄的出兵似乎有些过度了,但从本质上而言,是在打击美国。那么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中的美俄关系。沈老师指出,美国不应该去挤占俄国的利益,不然只会失去俄国的战略信任,“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这是不是新“冷战”,老师也有自己的观点。他分析了冷战的三个特征,指出这其实就是新一轮的冷战。
再回到中国的立场,如何对待和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沈老师指出中国应当根据自己特殊的国情,对格鲁吉亚局势中的俄国表示理解和同情,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最后,沈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一些有关国际局势的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他的理想主义情怀贯穿整个讲座。讲座最终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撰稿人: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