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四点,学术著作丰富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Paula Rabinowitz教授访问中心,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战后美国的文化焦虑:电影、诗歌及美国人的多样空间(Cultural Anxiety in Post-War America: Film, Poetry, and American Spaces)”的讲座。中心的Fowler、Hill、Taylor等教授也热情参与到了这场文化探索之旅中。

Paula Rabinowitz教授致力于美国唯物女性主义文化的教学和研究,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访问教学。在对美国地下电影之母Maya Deren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后,Rabinowitz教授以Maya Deren的自导自演电影《午后的迷惘》为开始,引领大家在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中进行了深刻到近乎于残酷的精神思考。《午后的迷惘》摄于1943年,是一部片长14分钟的黑白默片。影片用以特写出现的普通日常生活物品,重复却递进的迷离情节,诡异和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以及隐晦抽象的精神象征,展现了一位囿于家庭空间的妇女的午后梦境,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压抑、恐惧和焦虑。由这部影片,教授展开进一步的对于女性主义、创伤思想和空间心理的探讨。通过教授深刻的解读与剖析,二战后的诗歌、电影及海报、照片、书籍封面、室内装潢杂志封面等等珍贵的图像资料,向我们呈现了二战后美国媒体试图表现的充满创伤、焦虑与黑暗的集体内心世界。常见却充满了敌意的普通生活用品,看似温馨却令人窒息的压迫的家庭空间,无休止的让人无处遁形的内心焦虑和绝望,这些都是二战后影像艺术表现的重要主题。通过教授的解读,我们从容易被人忽略的日常生活和传播媒体中,看到了二战后美国文艺世界对科技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对死亡和潜在暴力的恐惧,对遭受挤压的黑暗内心以及毫无善意的外部世界的挖掘。这段全新而深刻的精神体验,让在座同学凝神思考,也让教授们展开了专注的讨论与交流。
Rabinowitz教授的讲座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得以窥视二战后的美国文化,给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启发,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虽然整场讲座内容严肃,但教授的幽默也让听众不时会心一笑。最后的提问讨论环节将这次精神之旅推上了共鸣的思想高峰,为两个小时的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给大家的思考留下了未完待续的省略号。
教授将在下周为中心学生讲授关于电影文化的小型课程,相信那又将是一场精神远征的开始,敬请期待。
撰稿人:刘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