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5日下午三点,Matthew Durnin先生来到中美中心,在匡亚明报告厅为中心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太空,策略上的边疆:中国卫星能力与目标调查(Space,the Tactical Frontier: Investigating the Capabilities and Purposes of China’s satellites)”的讲座。
Matthew Durnin先生是《中国安全简介》季刊助理编辑,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访问研究员,学术背景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远程遥感以及国际政治。他是2009年度美国海军军事学院(Navy War college)的Hugh G.Nott 奖获得者之一。
在演讲之初,Durnin先生做了有关《中国安全简介》季刊和世界安全研究所的简介,并说明了他在研究所主要从事基于学术背景的政策分析。随后,他以一段有关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视频入手,说明中国日益增长的反导力量,并且提出了空海战概念(air sea battle concept),即结合空中力量(air force)和海军装备(navy assets)来打击潜在敌人。
接着,Durnin先生从多方面对中国卫星的能力和目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他展示了多张图表,对中国自1999年以来的卫星发射情况,卫星研发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他运用分辨率,精确定位,抗干扰能力,覆盖范围,抵御恶劣气候能力等多项指标对中国的电子光学卫星(Electro-Optical Satellite),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电子情报卫星(Electronic Intelligence),遥感9号三重射频卫星系统(Yaogan-9 trio)的各自优势和劣势做出了比较分析。此外,Durnin 先生综合中国的卫星在太空的“太阳同步轨道(Sun-synchronous Obits)”,视域及遥感系统得出了相应的目标能力的结论。
同时,Durnin先生提到,对中国卫星的宽领域的监视、地球同步轨道的电子情报、持续覆盖以及发射能力这些方面还未有确切的分析结论。最后,对未来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样式(net-centric war),他认为,卫星将很有可能成为这一系统的支柱,特别是数据传播卫星将扩大实时全球搜集的能力。中国卫星将伴有多样化的装备,并通过ASAT威慑来获得保护。另外,Durnin先生对美国的选择,诸如“美国需要硬件解决方案吗?” “美国是采取包围战略还是进攻战略?”等问题做了简析。
讲座末尾,同学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Durnin 先生耐性地一一作答。长达70分钟的讲座,Durnin先生耐心和细致的分析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
撰稿人:梁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