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晚7:30,浙江师范大学非洲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著名非洲问题研究专家刘鸿武教授在中美中心匡亚明报告厅为中心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思想竞争与中非智库交流”的讲座。报告从对中非智库论坛及中非思想交流现状的介绍开始,对非洲发展现状、前景和中非合作的意义作了分析说明。

刘鸿武教授早在1990年就赴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留学,二十多年一直从事非洲问题研究,对非洲发展现状和中非关系有着系统研究和思考。首先,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非洲发展缓慢甚至不能发展?” 接着他介绍在此领域过去年代西方和非洲的一些看法。从西方的视角看,西方曾把非洲看成是一块没有历史文化、不可能自主发展的“黑暗大陆”,过去几十年,西方给非洲开具了各种政治经济发展的“处方”,如结构调整、私有化、多党制,但并未产生积极的效果。西方也曾实施了长期的附有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对非援助,但这种援助也未从根本上解决非洲的发展问题,却造成非洲对外部援助的严重依赖,失去自主发展的意愿与能力,并成为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近来年,一些来自非洲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这一西方与非洲的关系,如赞比亚裔美国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在《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提出,援助不但不能促进非洲发展,反而会造成贫困甚至造成援助系统的彻底失效,因此非洲需要停止接受这种传统的援助,转而需要依靠贸易所带来的投资与合作。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非洲在世界经济中地位进一步沉沦,西方也失去了对非洲发展前景的信心,而一些非洲国家则更因持续的动荡完全走向国家瓦解,如索马里这样的国家不仅日见深陷灾难,也因日益严重的战乱和海盗行为而最终危害到整个世界的安全。
刘教授还从非洲国家政治进程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非洲发展的主要障碍。他指出,非洲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如何完成国家的统一建构进程,整合国内民众,为国家的共同发展目标奋斗,因而非洲首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有统一行动能力并且致力于推进国家发展的中央政府,但非洲国家的建构进程因外部力量的不断介入到一次次被打断,一些国家简单照搬西方竞争性多党制也往往因部族政治文化的影响而造成国家的政治动荡或弱势政府,不可能凝聚全国力量和追求国家的长远目标。西方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需要推动多党民主制来解决非洲的问题,却忽略了非洲国家建构和主权完整这一基础问题。刘教授通过比较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强调亚非落后国家必须形成有效能和追求经济成长的强势政府,保证国家的主权完整与统一的行动能力。他还指出中国之所以主张在利比亚、苏丹等国的问题上“慎用军事干预”的主张,也是基于这一原则。
从中国的经验看,发展中国家需要依靠自己的奋斗精神寻找适合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然而由于非洲国家自主发展理念的缺失,精神依附与殖民文化的影响和其落后的生产条件,西方制度不可能照搬成功。另一方面,非洲国家在中国对非投资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有限,而中国民营企业家又缺乏东道国法律的约束,其经营方式造成的问题也使一些非洲国家将本国发展的矛盾转嫁给中国,将经济纠纷上升为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政治问题。
演讲结束后,一些同学提出了非洲的问题是发展问题还是政治问题,西方的民主药方为何不起作用,研究非洲时如何看待非洲国家的差异问题,非洲一体化如何推进非洲的资源和文化重建与整合,中非合作和南北对话如何形成三方的良性交流,非洲是否会走上中国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等问题,刘教授在会后一一作了解答。刘教授的讲座持续了近两小时,为大家打开了了解非洲现状和中非关系的一扇窗户。最后,刘教授还鼓励对非洲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关注非洲,研究非洲,到非洲去做志愿者,为非洲的发展和中非关系做出贡献。
撰稿人:李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