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Yves Tiberghien教授有关“中国期待从全球经济和环境治理中得到什么”的讲座

时间: 2011-05-19

 

    516日晚上7点,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政治学副教授肖逸夫(Yves Tiberghien)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期待从全球经济和环境治理中得到什么(What Does China Expect from Glob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TO, G20, GMOs, and Climate Change in a Broader Perspective)”的精彩讲座,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

 

 

    肖逸夫教授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全球治理问题。他长期关注东亚地区,对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肖教授的演讲以若干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漫画开场,使台下的听众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到了当今全球治理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他特别提及中国的迅速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诞生,并认为这些国际社会发生的变化对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随后,肖教授指出全球治理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而中国在面对种类繁多、领域广泛的全球治理具体议题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应对策略:第一种是搭便车(Bandwagoning),例如中国在FDIWTO贸易谈判上的策略;第二种是谋求平衡(Balancing,如中国对转基因食品(GMO)和生物多样性的立场;第三种是阻碍和抵制(Stonewalling),比如中国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的立场和表现;最后一种是创新型(Innovating),譬如中国在主权财富基金(SWF)和国际发展“北京共识”上的态度与策略。

 

    之后,肖教授进一步解释了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产生不同偏好的原因。他认为面对全球议题时,一方面中国表现出分散化的权威(fragmented authority),即政治高层很少直接介入,而是由各专业领域内的官僚和专家负责确定政策。这些内部团体间常常存在着竞争与平衡;另一方面,虽然目前仍未形成制度化,但是公众意见(Public Opinion)已经能够影响到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决策。在某些议题上,譬如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与生物安全,中国的公众参与水平已经很高并且直接影响了政府高层的政策偏好。

 

    最后,肖教授总结到,当前全球化仍在加快加深,全球治理仍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快速崛起的力量中心,在未来全球化的治理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演讲结束后,肖逸夫教授与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积极地互动,回答了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讲座在中心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 张林廷

上一篇:Sonya Michel 教授有关“软实力与社会平等”的讲座

下一篇:盛嘉教授讲座报道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