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三点钟,盛嘉教授在中美中心匡亚明报告厅为中心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题为“革命的越境与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眼中的美国革命(The Boundarie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Revolutio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in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盛嘉教授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有意思的是,盛嘉教授的学士学位竟是在辽宁大学获得的物理学学士,看来对社会学的热爱让他最后选择从事历史学研究。
盛教授介绍了1942至1946年延安时期的有关中美关系的文献史,当时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持续介绍和诠释美国革命,美国革命被描述成普适性和为自由为争取正义的革命。甚至在1944年7月4日,胡乔木(时任毛泽东主席政治秘书)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日”。但是在延安时期人物的回忆录里,他们很少提及美国革命在延安的诠释,毛泽东回忆录及其史料也很少提及这个时期的党对美国革命的认可。因此,这就引发了一场争论,那就是1942年到1946年这个时期对美国革命的赞颂是否是带有功利主义的宣传呢?
盛教授认为,不否认当时延安对美国革命的赞颂是要获得美国政府的援助,但是这种赞颂不单单只是功利主义。盛嘉教授指出,美国开国之父们所领导的革命鼓励了处在全国政治权力边缘的共产党人,所以宣传美国革命会给共产党提供一定的合法性。此外,美国革命的确影响过毛泽东等人的思想,首先毛泽东等人收到美国开国之父的个人英雄主义影响,比如毛泽东个人就很崇拜华盛顿。其次,华盛顿的游击战策略影响了毛泽东的战争策略。最后美国的自治经验也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比如1920年年底 用联邦制来讨论湖南自治,要成立湖南共和国。
但是之后,毛泽东放弃了美国革命的政治路线,反而转走苏联革命方式,这是由当时冷战等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单纯的说1942至1947年的对美国革命的宣传是功利性的政治宣传。
最后,盛教授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后结束了此次精彩的演讲。在此,感谢盛教授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与中心师生交流其坦诚的见解。
撰稿人: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