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中美中心环球论坛第110期: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国际记者Anthony Kuhn(孔安)校友讲座

时间: 2014-10-16

1015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国际记者孔安先生(Anthony Kuhn,中美中心1991-1992校友)于下午3时在中美中心匡亚明报告厅为中心师生做了一场有关其记者职业生涯中知行合一的讲座,本场报告的主题为“东风吹马耳:一位美国电台记者的亚洲及世界各地之行之见”。

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的孔安先生见证了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衰,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座一开始,他便以一段他亲自录取的“鸽子哨”的音频调动了现场气氛。“鸽子哨”源于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民间风物,它取材于竹,系于鸽子尾翎的中间四根,听起来既富律感又有翱翔之速。用这段“鸽子哨”既展示了孔安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佐证了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对音频的控制和把握技巧。

现在美国媒体很少有驻外分社,NPR目前有17个,在东亚有2个,孔安先生负责整个东亚的报道,他说美国媒体鲜有能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报道,但NPR能做,所以他感到非常幸福。“要给美国听众解释关于中国的现状,必须解释关于它的传统、它的过去”,孔安先生也是这么做的,现场他还给听众们展示了他曾报道过的陕西“老腔”民俗音乐、“皮影戏”,通过这些传统文化,“使美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化石’”。


音频之后,孔先生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评书艺术入手,播放了一段讲述狄仁杰的评书,京味十足,勾起了他探索这种艺术形式及内涵的兴趣,他曾去河南包公祠实地考察,看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正的事后,前往祠堂祈求包公主持正义。这便追溯到中国的民本思想,《包拯集校注》中记有“且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当务安之为急。安之在精择郡守、县令,及渐绝无之率尔”。由此,他谈到民本思想并以狄仁杰和包拯为例,联想到10年前雷厉风行,以民为本,推动改革的朱镕基总理。接着,孔先生又通过对比先秦诸子百家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与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谈了一些他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迁历程中的体悟。

孔安先生还向听众展示了他多年来在东亚地区所做采访的见闻轶事,介绍了缅甸民众对昂山素季的拥戴、缅甸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柬埔寨“红色高棉”受难者后裔的生活现状、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城市发展中的矛盾等等,甚至还展示了最近香港“占中”的一些音频、照片。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对孔安先生在东亚的见闻很感兴趣,。比如有人提问:“孔先生在采访中国当地社会事件时,是否因为国际记者的身份而遇到很多阻力?”对此,孔先生坦言:在中国的一些小地方采访时会遇到一些尴尬,因为国际记者的身份比较敏感,小地方的官员比较担心外国记者的采访报道会曝光当地一些影响其政绩的事情,所以会很为难记者。在2008年就有了规定,不涉及违反中国利益的事,只要中国公民愿意接受采访,国际记者就有权利进行采访活动。但是新的规定在实际活动中并未有效兑现。

有同学问道他在报道东亚地区这么多年,是否有意写一本书时,孔先生答道,会在对比很多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对各地文化习俗、历史情况有广泛的收集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这场讲座孔安先生向在座的师生展示了一个广播记者在东亚地区采访的见闻,同时传达了这样一种职业理念:记者的职责就是发现社会制度的漏洞,以社会监察者的身份通过报道弊陋,促进社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不流俗追捧轰动性的新闻,记录并向世界展示深刻的社会问题,以民本思想做新闻。

(撰稿人:李平)

上一篇:中美中心环球论坛第111期:刘鸣所长讲座—中国与东北亚安全关系

下一篇:中美中心环球论坛第109期: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先生讲座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