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3时,sunbet申搏就新开设的能源资源环境专业方向在匡亚明报告厅举行中美教授联合讲座,中方报告人为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环境学院院长、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副院长毕军教授,题目是中国环境研究的挑战与机遇,美方由“能源―资源―环境” 专业方向的Roger Raufer教授做题为中国及全球环境治理的转折的报告。
毕军教授结合近年来中国的重大环境事故指出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自然环境生态脆弱;循环经济尚未形成大规模发展;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保产业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支撑条件落后。对比发达国家,环保发展趋势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与阶段密不可分,毕军教授从而提出我国环境的总体形势:自然环境极端脆弱,发展模式粗放,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环境恶化状况并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未来的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

毕军教授指出,全球减物质化需求的核心是生态效率的提高。在中国,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投资率,高污染,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低科技贡献率,低产值与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规模成了阻碍经济持续告诉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毕军教授总结,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全面小康的高碳弱可持续阶段,需要向生态文明初级阶段的基本现代化、低碳化的强可持续阶段迈进。
Raufer教授在中国及全球环境治理的转折的报告中介绍了四个部分:由工程环境管理框架向经济环境管理框架的转型;由以价格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向以数量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的转型;中国自身环境管理的经验;未来中国环境管理的展望。

第一, 在由工程环境管理框架向经济环境管理框架的转型中,政府需要注重环境问题解决的目标性,经济效率的提高不仅以低成本投入来提高整个环境质量,还会影响环境问题解决的目标设定。
第二, 在以价格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向以数量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的转型中,政治经济学是关键。基于价格的环境管理方法分散了政治中环境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然而基于数量的环境管理方法则是加大了解决方法的分布弹性。
第三, 中国有着基于价格和基于数量的环境管理方法经验,截止2008年,中国在CDM –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上已占有84%份额。
第四, 未来,中国的污染控制离不开能源数据管理, 且中国有潜力在碳排放交易中处于领先。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中美双方学生和毕军教授与Raufer教授积极探讨以经济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局限性和中国是否有能力承担起碳交易任务等方面问题,中美联合讲座在问答环节后圆满结束。
(撰稿人:王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