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中美中心“环球论坛”第123期:吴啟訥博士讲座报道

时间: 2015-04-24


2015422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助研究员吴啟訥博士到访中心。他同时还是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助理教授,不仅在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还曾在纽约市立大学做过博士研究。他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近代中国族群政治史、冷战时期的新疆、中共党史以及中共的族群政治与地缘政治等等。吴啟訥博士此次到访中心,为中心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抗日战争中边疆族群的中华民族化”的讲座。

抗战结束70周年来,亚洲新兴民族国家中的族群纷争仍然严重。中国却是个特例,其在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雏形,中华民族国族认同感日益增进。当年日本侵略从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切入,反而促成了全民族抗战。事实上,针对五大少数民族的战争动员,日本军队、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都做过,但效果不一,并且也对之后中华民族的建构起了重要影响。

日本早在清末已开始关注中国边疆,并与孙中山合作,创办了黑龙会。“驱除鞑虏”某种程度上算是日本人给孙中山设立的目标,以此为由帮助其革命成功,之后要求将东三省划给日本。自此,日本势力进入东北的满蒙地区,并进而宣扬满蒙概念,其后建立的伪满洲国也宣扬“五族共和”(日、朝、满、蒙、汉)的观念。尽管倡导五族共和,但汉人的地位在其中是最低的,日本人将朝鲜人纳为统治的协助者,专门针对汉族进行镇压;满族中有响应日本人的,则是为了恢复满清统治。此外,日本人还发动蒙古人独立,并将蒙古人纳入军队,屠杀汉族。因此,日本侵略者动员少数民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压制、消灭汉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人内部出现了分化问题,而满人则认为日本人给予他们的是差别待遇,对日本越来越不满,民族主义诉求日渐强烈。此外随着盟旗制度和州县制度的逐渐废除,日本对蒙古人的动员也停滞不前。

而在华北穆斯林聚居的地区,日本人又发起了“保护回回”的口号,号召回民独立,帮助他们消灭汉族。然而由于日本中下层军官与普通士兵对回族风俗习惯不了解,日本军队反而多被回民杀掉。

中国共产党则主要通过诉求民族的概念,来促进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毛泽东将朝鲜作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并且在长征中建立了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还充分认定回民的存在和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在此过程中首次提出的。由于蒙古人的抗日与八路军的目标是相似的,蒙古军也成了抗日战争中不可多得的一股力量。在新疆,中共建立了“反帝会”,号召当地少数民族协助抗日,新疆各族人民为此捐献了不少钱财,用以购买武器和飞机。抗战促进了苏维埃版的民族主义。

另一方面,国民党也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妥协。国民政府暂停了行省化进程,承认不同分支的地区拥有不同文化,承认民族间差异。同时通过处理达赖十三世和九世班禅之间的关系来笼络西藏。在西南地区,国军组织参与滇西抗战,并停止了改土归流的进程,联合当地的土司进行抗战。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滇西游击战也对日本形成了一定困扰。

抗战期间,国民党认为少数民族只是侨民,并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共产党将边疆族群纳入中华民族体系,比如东北民族抗日联军中出现的朝鲜人。国军由于不接受华北游击队,最后游击队变为了中共八路军的一部分。至于西南的土司,由于国民党扎根有限,因此共产党的动员显得更为有效。

总的来说,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少数民族在战争中获得了民族自豪感,并和中华民族逐渐整合。日本人之所以动员少数民族失败,一是因为其不能破坏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连接,二是其本身也不能和少数民族建立连接。而国内汉族可以和少数民族做不少政治连接,彼此之间享有利益联结。少数民族族群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族群利益的归属,可以和汉人建立一个平等的、体现族群价值的目标。这是一个中华民族认同感逐渐强化的过程,是一段宝贵的历史记忆。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在讨论和解答中深化了该讲座的主旨,使得这段历史更加发人深省。

 

 

上一篇:中心举办本学期第五次教师午餐讨论会

下一篇:中心成功举办“边疆与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研讨会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