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SAIS能源、资源与环境项目副教授王锐为中心的师生带来一场题为 “力争上游——中国的社会监督与地方环境透明度” 的讲座。王锐教授是约翰‧霍普金斯21世纪城市倡议指导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世界银行的顾问。同时他还在华盛顿特区校区和博洛尼亚校区讲授“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全球环境基础”等课程。王锐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他特别关注交通、环境、住房、教育和经济生产力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王锐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王教授提出了几个当下学界讨论不休的问题,如:经济增长能否反哺环境?在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的情况下,推动环境规范能否实现?如何确保任命的官员会对公众负责?中国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会帮助政府在环境方面的有所作为吗? 基于这些问题和讨论,他向大家介绍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通过比较中国几个重要城市在2009/2010年与2013/2014年间的PITI排名变化,王锐教授认为,环境信息披露、地方领导人的政策侧重以及不同地区政府间的环境表现的绩效竞争,使得PITI全国排名相对靠前的城市(如宁波、杭州、温州等)能够一直保持领先,同时,也使得其它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如成都等)力争上游。王教授还向在场的同学介绍了相应的计量研究过程。 最后,王锐教授还谈到中国的公民参与和环境治理的未来。他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除了能够助力于经济增长,还有助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同时,PITI还可以为技术有限的政府提供政策工具以改善环境治理。此外,许多环境领域的非政府组织(NGOs)也可以帮助政府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撰稿 宁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