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解读美国对外政策的“三驾马车”——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赵全胜教授受邀至中心举办讲座

时间: 2018-05-18

2018年5月15日,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受邀来到中美中心,为中心师生带来一场题为“美国东亚外交政策的三驾马车”的精彩讲座。 

  

  

赵全胜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从事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赵全胜教授长期兼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并连任三届美利坚大学地区比较研究系主任。此外,赵教授还是联合国咨询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员,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力。 

讲座伊始,赵全胜教授开宗明义地点明了本场讲座的主题——外交政策的制定。在分析具体的案例前,赵教授简明扼要地为师生介绍了分析案例所需的国际关系理论框架。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来看,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参与者,其中包括政策制定机构、政府要员、公众舆论、大众传媒和智库学者等等。而本场讲座着重关注的,则是智库与学者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者常常通过“旋转门”以及其他方式实现政府与学界之间的转换,而政府与智库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界关于外交政策的争论和研讨往往也会影响到外交政策的制定。 

此后,赵全胜教授引入了在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维持美国战略核心力量的六大重要条件:(1)观点相近的专家;(2)深厚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政策背景;(3)长远的眼光;(4)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5)宽松的政策研讨环境;(6)执行相应外交政策的能力。 

接着,赵教授深入浅出地以日美同盟为例,为大家介绍了外交政策制定的过程。冷战后,日本和美国长期维持着友好的关系,而在上世纪90年代,双方出现了反常的敌对态势。其原因不仅包括日本经济的逐步腾飞引发的贸易摩擦,也包括对苏联解体后日美同盟存在之意义的再思考。日本国内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官方和民间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负面的声音甚嚣尘上。美国面对这一情况,又将作何反应? 

赵全胜教授就此引入了“三驾马车”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它指的是在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三大重要的角色:政策制定者、专家顾问与政策执行者。上世纪90年代,扮演美国政策制定者这一重要角色的学者是约瑟夫·奈,他于1993-1994年担任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主席,次年成为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他认为,美国东亚政策的三大支柱是经贸、军事战略和外交,不能过分重视经贸而忽略其他两大要素。而美国外交政策的专家顾问则是傅高义,他对日本和中国都有着深入的理解,1993-1995年间,他暂时放弃了教学工作,成为美国驻东亚情报员,他对美国的东亚外交政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而战略制定者的重担,则落在了库尔特·坎贝尔的身上,他曾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副教授,1994年后成为了国防部的重要一员,为美国与缅甸的交流开启了一扇新大门。当外交政策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之时,美国迅速修改了日美合作的指导方针,重新定义了日美同盟的目标,这不仅缓解了美日之间的紧张态势,还对当今美国的东亚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东亚的地区稳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朝核问题、南海争端等议题都塑造着东亚地区的局势,美国在维持日美关系的同时,也需要维系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在场师生积极提问,赵全胜教授耐心记下了大家的问题,并给予了认真细致的回答。赵全胜教授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 李艳澜)


上一篇:美国驻上海总领事Sean Stein先生应邀为中心师生做演讲

下一篇:SAIS外交政策研究所博士后Benjamin Creutzfeldt博士受邀至中心举办讲座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