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讲座分享 | 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

时间: 2021-10-25

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


北京时间20211016日上午930分,应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以下简称中美中心)邀请,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当代中国研究》期刊创办人兼主编赵穗生教授在线上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的精彩讲座。长江学者、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申慱sunbet官网入口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周晓虹教授主持讲座,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中美中心国际关系教授蔡佳禾等参加讲座。该场讲座通过ZOOM会议室与Bilibili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千位听众参与。

图 | 赵穗生教授


图 | 周晓虹 教授


一、国际秩序现存问题与背景

讲座伊始,赵穗生教授首先阐释了国际秩序(World Order)的定义,指出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而中国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崛起中的大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焦点话题。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追问上:中国对现存的国际秩序是否满意?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是否正在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中国是否已具备能力去挑战、甚至取代美国,从而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导的新型国际秩序? 

赵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上述三个问题出现的重要背景: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价值体系、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等完全不同,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而言,以中国为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变动;除此之外,国际秩序正处于变革动荡期,相对衰落的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力主导甚至维护现有的秩序。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三种观点

在这一背景下,上述三个问题变得极有争议性,进而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赵教授将学者们的观点归纳为自由主义(The Liberal View)、危言耸听(The Alarmist View)和中立者(The Wait and See View)这三类。自由主义学者认为美国主导的是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秩序本身和中国不存在利益冲突,中国作为参与者是受益的一方,因而不存在所谓的“不满”。持警觉态度的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冲击很大,中国作为一个修正主义强国(Revisionist),正在试图取代美国建立的专制主义制度。如今,这一观点在西方国家受到广泛支持。持最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则较为中立,并不急于去下定论,但他们认为自由主义者的观点过于乐观,而警觉者的观点又过分夸大了中国的威胁,中国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取代美国、并颠覆美国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中国并非修正主义者,只是改革者(Reformist)。

赵教授本人支持的就是第三种观点。他介绍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两个组成部分——联合国宪章制度和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联盟体系,并进一步回顾了中国对这一国际体系态度的演变过程。中国在建国初期曾被西方各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没有一席之地。而随着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及加入了其他国际组织后,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与其他援助。中国作为国际秩序受益者的地位决定了其态度的转变,由此转化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因此中国是当时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维护者。然而,随着近些年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其意识到现存的国际秩序不够公正合理,因而开始主张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国际秩序。以中国为首的崛起国在发觉现存国际秩序弊端的前提下,开始谋求改革。而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已然变成一个修正主义者和革命者。



三、中国对现存国际秩序的不满与要求

赵教授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对现存秩序的不满之处。现存的国际秩序由美国主导,反映了美国及西方国家的价值体系,中国因与其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被排斥在外。赵教授随后又回顾了近年来美国总统竞选主张的演变,说明了美国创造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正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美国现在已经无力且不愿意继续维持其“民主灯塔”的地位,现存国际体系内部已经失序,摇摇欲坠。最后,美国在制定规则方面不遗余力,却对本国和别国执行双重标准,一味强求别国遵循,一旦不符合自身利益,就视规则为无物。 

这些决定了中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规则中占据制高点,对现有国际秩序进行挑战。这一挑战反映了四个改革的要求:第一,中国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引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体系。第二,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具有深意的概念,主张所有价值体系的平等地位,而非零和博弈,人类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平等相处,共同竞争。第三,中国要在现存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强势起来,以获取更多的发言权。第四,中国需倡导以主权原则为核心的原则,主动进取,主张国家主导的人权与发展权。


Q&A

赵教授认为中国目前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取代美国。最重要的是,中国仍属于现存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有所得益。而中国也面临着国内外的多重挑战,暂时没有余力提供大量的国际公共财力,缺乏重写秩序的成本,因而不做出承诺,不步美国的后尘。此外,中国也未能提出足以替代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世价值观念。

本场讲座在赵教授与大家的讨论中结束。赵教授抛出两个问题: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改革是否合理?国际秩序何去何从?对于前者,赵教授认为中国的诉求是合理的,国际秩序要反映实际力量的对比,美国要学会与崛起的大国共存。但对后者,赵教授认为国际秩序的前景并不乐观。中美之间的恶意竞争太多,且中美两国都不承担公共责任:美国拒绝提供,而中国暂时没能力填补空缺。此外,未来强权集中的真空状态也令人担忧,赵教授认为丛林法则和霸权主义是不可取的,大国之间必须实现负责任的竞争,积极开展全球合作。

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向赵教授踊跃提问,教授也一一做出回应,解释了修正主义者和改革者的区别以及西方国家对这一概念的偷换。此外,赵教授还探讨了美国的亚太政策、中美在南海的博弈以及中美发生热战的可能性等问题。“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讲座分享 | 气候变迁对法律的挑战——以德国为例

下一篇:学术讲座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会导致贸易战吗?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