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以下简称“中美中心”)1987-1988届证书班校友布莱恩·林登(Brian Linden)为中心同学带来了一场以“从中心到中国”为主题的分享会,会议在中美中心A106会议室举行,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和美方副主任柯俊翰(John Urban)主持讲座,为讲座做开场致辞,中美中心2019-2020届证书班校友辛露做对话主持人。

布莱恩·林登
林登是云南大理喜洲镇喜林苑民宿创始人。2022年他出版了回忆录《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Redefining Diplomacy- One Village at a Time),详述了他来到中国的四十多年间,中国改变了他一生的故事。他带着出版的新书回到中心,与我们一同分享他的故事。

分享会现场
一、家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论语·学而》
从丛主任和柯俊翰副主任首先热烈欢迎林登校友“回家”。从主任提出,中美中心的人才培养特色是“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跨国界”和“共学、共住、共成长、共发展”,林登校友和辛露校友的故事是典型的中美中心故事,跨越文化、语言和国界,跨时空地共同成长和发展。柯俊翰副主任说:“很高兴林登带着自己的故事回来!不管你来自哪里,我们都有相同的故事!”

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

中美中心美方副主任柯俊翰(John Urban)
中美中心第三任中方主任黄成凤教授在欢迎词中说,林登是文化使者,他三十多年的实践是重要的文化纽带;中美中心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林登和中美中心都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做出了贡献。中美中心是我们共同的可爱家园,是我们的逐梦地,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

前任中方主任黄成凤
二、传承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庄子《庄子·秋水》
中美中心的故事是一个传承的故事。林登校友回忆起中心的生活,说他在中美中心学习中国政治、法律和历史,这里是当时最开放的学术环境之一。这些课程都由著名的中国教授用中文授课,作业和论文都用汉字手写完成,“一个外国人用中文完成1万字的论文是很困难的事情”。中美中心对学术要求高,林登在书中说他“经常看着文献资料睡着,中文书摊在胸口”。虽然中美中心课业繁重,但是林登认为中美中心的老师们非常有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让他获益良多。“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学到的是工作汉语;我在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和中美中心学到的是学术汉语。我写过关于瞿秋白的论文。”2020年6月,林登完成了他自己的故事的英文初稿,向中美中心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暑期实习机会,主要任务是翻译这本书。林登通过简历筛选、稿件试译、电话面试等方式,最终选择中美中心校友辛露作为中文版译者。辛露与林登,两位相差了三十多年的校友,通过中美中心的纽带,共同合作完成了《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这是中美中心跨越三十多年的联结和传承。

布莱恩·林登(左)和辛露(右)
中国的故事也是一个传承的故事。林登认为,中国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最近三四十年的历史很好,这是中国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足的故事;过去四千多年的历史也很好,那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故事。通过在中美中心的学习,林登意识到自己变得更谦逊了,他遗憾自己不能了解中国的全部故事,“面对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浩瀚和精深,我甚至觉得有些悲伤”。林登从中国学到的最好的美德是“感恩”,他经常为中国人对家人、朋友、师长等人的感恩之心所感动。林登感恩中国大使馆给予他到北京学习的机会,感恩中美中心给他提供了高层次的教育,感恩申慱sunbet官网入口让他遇到了夫人瑾妮(Jeanee)。林登后来能够成为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候选人,也与他在中国的经历有关。林登说,他从一个洗地毯的夜校学生成为斯坦福博士研究生,必须感恩中国。游历了世界100多个国家之后,林登和家人选择放弃工作、卖掉房子回到中国,用感恩的心来回馈中国。“现在人们都追求物质的东西。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星巴克,但是我们不了解朱熹。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但是我们不了解王阳明。”林登和家人的回馈是创建“喜林苑” (Linden Centre),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

三、安心
“万里归来颜俞少,微笑,笑时犹带岭南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这次回到南京,林登重游了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和中美中心。林登记忆中的南京是80年代的南京,当时南京唯一的健身房在金陵饭店,林登经常跑步去那里健身。南京唯一的咖啡馆也在金陵饭店,如果不去这个咖啡馆就只能喝速溶咖啡。那时候在申慱sunbet官网入口门口唯一的私人饭店吃饭,还要用外汇券。南京街头有剃头担子,手艺高超的剃头匠拿着剃胡刀给人们刮胡子,这给林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林登看来,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和中美中心变得更好了,过去沙土铺成的申慱sunbet官网入口体育场换成了绿茵草地和塑胶跑道,中心图书馆变成了全中国最好的学术性专业图书馆之一。

关于何处为家,林登在《寻乡中国》后记中引述了苏轼的一句词“此心安处是吾乡”作为回应。辛露介绍说,在林登所著英文版的多个修改版中,曾有一版的书名为“失却身份,寻找家园”(Loosing My Identity, Finding a New Home)。在讨论对该版书名的翻译时,曾考虑过是否采取意译,即使用这句词来作为书名。不过,随着林登对书稿的后续修订,译者最终还是选取了《寻乡中国》这一更为简洁,且更能够体现作者对于理想家园和田园生活向往的中译名。林登说这本书是他写给中国的“情书”,“此心安处是吾乡”则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林登近四十年的“中国情缘”的读解。从美国到中国,从中美中心到“林登中心”(Linden Centre),林登找到了自己的“此心安处”。林登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的价值和理想都在中国,所以他选择回到中国。
2022-2023级中美中心学生李洋在与林登交流时说出了年轻人的迷茫和忧虑,面对现实与理想,应该如何做出人生选择?林登回答说:“当我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从不因为金钱来做决定,我更愿意从价值和理想方面来做决定。年轻人确实会迷茫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但是我建议年轻人不要只因为金钱做出人生选择,而应该去探索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当一个人坚持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全世界都会为这个人助力,“我的太太、我的孩子、我的家人,以及我遇到的很多人,一起支持我走到今天,完成我自己的故事。如果你坚定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你的家人、朋友、师长等所有人都会给你支持。”林登觉得他不是唯一一个探索价值和理想的人,也不是唯一一个坚持价值和理想并取得成功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让世界变得不同。
四、稻花香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当林登开玩笑说,“我提议,把中美中心搬到云南大理”,在座的中美中心“家人”都笑了起来。位于云南大理喜洲的喜林苑,坐落在这个偏远乡村的一片稻田里。林登选择了中国,又进一步选择了中国的乡村。他认为要了解中国历史就要回到中国乡村,因为乡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都蕴含着文化和历史。林登是一位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把喜林苑的老院子修旧如旧,为当地人提供很多工作机会,坚持喜林苑与当地风土人情紧密联结。他通过喜林苑证明了老宅可以重生,文化可以继承,乡村可以兴旺。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林登获得各方支持,在中国各地开展了越来越多的乡村项目。

相比乡村,多数中国人更喜欢生活在大城市,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工作、教育和医疗。2020-2021级的中美中心校友章燕问出了很多人的疑问,林登如何说服家人回到中国、回到乡村,选择乡村是不是一场冒险?林登回答说:“选择乡村对我们不是一场冒险,我们经历了在全世界的旅行,最后选择中国。选择中国乡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陷入一场爱情。”林登举了一个例子,“喜林苑和五星级酒店比起来,房间很小、条件不好。但是你来到大理,住在和上海一样的大酒店,没有任何意义。KOL、打卡、网红都没有意义,和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文化更有意义。你不是为了了解酒店而旅行,而是为了了解文化而旅行。”同样的,林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选择了中国乡村。

林登认为中国乡村有很多机会,我们可以和乡村一起成长。“只要你愿意来,中国乡村非常欢迎你。以前有些人去乡村参观,一句话不和当地人说,然后回到城市说乡村应该怎么做,这是不对的。乡村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正因为有不好的地方,所以需要人去改变。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能够回到乡村、建设乡村。我不否认城市人去乡村可能会有文化冲击。但是和很多喜欢住在五星级酒店的‘新大理人’比起来,我想做个住在老院子的‘旧大理人’。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好的想法去建设乡村。大城市和乡村不一样,城市人回到乡村,不要把大城市的生活移植到乡村风景中去享受,而是应该和当地人深度交流,建设一个更好的乡村。年轻人要用智慧和心灵去建设乡村,非常欢迎大家来乡村看看。”
五、四海一家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论语·颜渊》
在林登看来,“中国人心里一直有‘有朋自远方来’的种子。”中国人对外国人非常友好,彼此之间是可以交朋友的。
前任中方主任黄成凤认为林登是文化使者,他三十多年的实践是重要的文化纽带;中美中心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林登和中美中心都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做出了贡献,“我们可以更关注老百姓怎么过日子,世界上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幸福地生活。中美中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
今年已经91岁的姚平老师是中美中心创建时期的元老之一,她表示从林登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分享她参与创建中美中心的故事,“中美中心为什么创建?是为了促进中国和美国、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中美中心创建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为什么?因为受到了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现在中美关系风云变幻,但是我相信两国的人们会选择最好的道路。祝愿中美中心万古长青。”

姚平老师和林登
过去,姚平老师曾经将第一枚中美中心纪念章赠送给从丛主任;现在,从丛主任将这枚纪念章转赠给林登。这是一枚见证历史、蕴含文化、展现传承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象征着一段从中心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凝聚着“四海之内是一家”的愿景。

从丛主任赠予林登纪念章
分享会后,林登在中美中心图书馆进行了签名赠书仪式,中美中心的“家人”们交流、欢笑、合影。“难得人间相聚喜”,期待下次聚会,欢迎回家!

签名赠书仪式
作者:刘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