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bet申搏快讯

返回首页

sunbet申搏快讯

CENTER TODAY

讲座分享|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时间: 2023-06-27

2023年5月16日,应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以下简称“中美中心”)邀请,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哲学系副教授邵佳德为中心学子带来了一场题为“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的讲座。讲座由中美中心教学主任孙雯主持,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哲学系副教授韩玉胜做讲座与谈人。本次讲座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方式向中美中心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开放。

主讲人 邵佳德

与谈人 韩玉胜

主持人 孙雯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什么

讨论传统文化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文明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当代各个国家和文化之间交流面对的重大问题。邵老师选用比利时传教士写于明清时期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中的插图引入本次讲座主题,图中西方人面孔的孔子形象代表了西方人理解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他强调,不同的文明传统之间有差异之处,也有共通之点,传统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西方的圣经福音书中也有含义相似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中就包含了在差异性中寻求共通点的智慧,当代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仍然需要这种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可划分为思想、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中国人最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也是传统制度文化和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其次,邵老师解释了“道器不二”的概念,制度与物质层面的创造是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载体,与思想之间并不存在隔阂,而是互相融通,“天人合一”的模式在许多建筑物上的呈现恰恰反映了“形而上”的思想层面和“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互相体现的关系。

回顾中国古代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两汉之后,儒释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思想主干。儒释道三家学说的核心观点,将儒释道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碰撞与交锋、交涉与融合、合一与分工。儒释道从相互竞争,到开始寻求共同之处,再逐渐呈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各自承担不同的分工。“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释道三者虽然不同,但仍能和谐共生。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佛学东进”、“孔子西游”和“道家寰球”三个案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动。

“佛学东进”指中印文明的交流与东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佛教传播给中国人带来的思想哲学、文化艺术、物质文明、生活方式的影响。

“孔子西游”指儒学在欧洲的传播与西方的思想启蒙。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宗教生活有所记录,但缺乏对儒家思想的叙述。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了传教采取“合儒排佛”策略,大量翻译、介绍儒家学说。17世纪,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在《中国哲学家孔子》中系统介绍了孔子思想。经过传教士的传播,伏尔泰、莱布尼茨等学者对中国文化抱有好感,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帮助欧洲重塑文化。莱布尼茨将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比作“文明之光的交换”,认为中国在生活及日常风俗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学说方面远胜欧洲,欧洲则在思维和理论学科方面更胜一筹,双方各有所长,若能相互学习,对彼此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道家寰球”指道教本土文化的世界影响。《道德经》在亚洲世界和在西方世界都有大量的翻译引介,其韩文和英文版本达到上百种,是迄今为止被翻译到国外最多的中国经典之一。道家思想对亚洲社会和近现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与原则

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也有不同的交流模式。

17世纪,莱布尼茨提出文明融合论,他预计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会失去各自的历史特点和原典,以化学的方式溶解,再融合成单一的世界文明。大多数欧洲的思想家关注中国文明、乐于接受中国思想,为的是更好地肩负起传承欧洲文明的历史使命,而非消融自身文化。

20世纪,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不同文明传统的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以文明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最可靠的保障。尽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世界政治的格局发展验证了亨廷顿的观点,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是否会导致文明之间发生冲突仍然值得反思。

杜维明提出文明对话论,强调儒家仁义精神的恕道。他认为可以从相互尊重发展出人与人相处的金科玉律,这条思路与把特殊(个人、社群、宗教、国家或文化)的“真理”强加于人的思想相比,更能增进人类相互谅解,比利他主义更能发展责任伦理。在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中都有“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探讨了差异因素间多样性和单一性的关系。费孝通将其总结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差异因素不一定构成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产生冲突,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恰恰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才能创造新的事物。

四、文明交流的当代处境

在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后,邵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世界文明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处境进行了总结。中国传统思想通过内部的调适融合,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系统,但也要注意到这种文化系统是在与世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中国、西方、印度等文明传统的互动过程,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对东亚文化圈乃至西方文明的发展走向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很多互动是通过误读和诠释产生的。在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格局中,共建共享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世界,依旧是亟需从不同文明历史中汲取经验,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

韩老师提出关于讲座的两点启发。首先,中国文化是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关注人自身和现实世界。其次,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性文化,重伦理、讲道德。他通过中文和英文中关于称呼词的差异直观地阐明了两种文化不同的侧重点,中国文化更强调长幼有序、内亲外戚的伦理规则和礼仪。韩老师肯定文明互鉴的重要性,但也强调不同文明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有时可能难以兼容。不同文明之间的优劣比较没有意义,我们更应强调文明的对话和交流,这种人文情怀对于国家之间交往的原则有借鉴意义。

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分享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听众深受启发。听众在线上和线下双平台提出自己的疑问。邵老师与韩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孔子学院发展困境、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负面评价、儒释道三教的异同点、儒家伦理学对宽容的解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最后,教学主任孙雯再次感谢了邵老师与韩老师的精彩分享,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文字:黄晨欣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