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心2005结业典礼美方同学代表演讲稿

时间: 2005-06-28

差不多十个月之前,我站在一楼的走廊中间,鼓起勇气准备走进我的新房间,我的新家。当时,我正在倒时差,而且一整天都没换衣服、没洗澡,样子肯定是糟糕透了。我脑子里胡思乱想,心里是七上八下。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一些问题。我在中国的生活会如何?我的老师,我的室友,我的课程会如何?我的中文水平相比之下会如何?虽然我在坐飞机的时候不断复习一些关键的句子,但结果却是让我周围的旅客以为我是个自言自语的疯子。到中美中心的时候,我忧心忡忡地走向我房间。我想我和我的中国同屋的关系,可能会代表我在中国这一年的生活质量吧。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了转门把手,走进房间。可是我的紧张没用—— 我同屋不在。

     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我和我的室友在思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区别比较明显。他晚上洗澡,我早上洗澡。他穿衣服相对正式,我则喜欢体恤衫和短裤。他对美国历史理解深刻,我对中国历史却只是一知半解。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了有一些共同点,也彼此都感觉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演变。首先,我们在房间里规定了我们的正式语言:“中式英文”。其次,我们好在发现我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吃饺子。我们特别喜欢吃饺子。然后,我们对彼此的影响慢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室友开始像美国学生一样晚睡晚起。他教我怎么打羽毛球,我教他怎么蹦。我们和中心的其他学生一起雕刻南瓜,一起坐在圣诞老人的腿上,一起去旅游,一起唱卡拉OK。我们的沟通障碍渐渐消失了。我们共同思索中美两国的丰富历史,我们一起畅谈中心生活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彼此探讨个人与国家的未来,什么话题我们都聊得很开心。

     最后我发现,我们学生的彼此了解是我在中心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老师教给我很多,中心以外的中国人也教给我很多。但是透过中方同学的眼睛我才更深地了解了中国,也更深地了解了美国。

     在纽约可以学中文,在悉尼可以跟中国人住在一起,在东京可以学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但是只有在中美中心才可以把这三方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中心是一个“活的”课本,中心的学生天天都在共同丰富着它的内容。我们都是同学,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玩儿。我们曾经一起快乐,也曾一起悲伤。在我们毕业的今天,我们也一起回忆同甘共苦的这一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在中美中心的这一年呢?一年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但是却让我们终身受益。十几年后,我们的同学会分散到各个领域、各个地方。有的会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会成为中美关系的学者,有的也许还会成为下一位戴主任或黄主任。我们同学会在美国、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可是无论我们的未来如何,我们中心的校友都能为我们的国家发挥独树一帜的作用。

     现在,中国和美国正在研究这两个大国在新世纪之初应该如何共处,所以我们的潜在作用将更加独特。同学们常常开一个玩笑,那就是“我们就代表中美关    系”。这句话虽然是笑话,但却是真话。我们代表着长久存在于中美关系中的真实问题:文化差别、语言障碍、思维差异。尽管表面上存在区别,我们中心的凝聚力却更加强大,因为我们的共同点超越了彼此的差异。中心一年的生活给了我们跨文化交流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给予我们的是一种荣誉,然而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利用这段经历来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如果中美两国能像我们中心学生一样和谐共处,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今天,在我们就要离开南京的这一刻,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有一些遗憾,也有一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年龄,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美中心人。最后我想说,忘记你们,我永远做不到。

 

谢谢大家。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