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然
中美中心2008-2009证书班学员,现居荷兰, 就职于ArcherDaniels Midland Companies,任InternalAuditor
-
作息
如果要评选我在中心一年变化最大的一项内容,那非是我的作息不可。在来中心之前,我的大致作息是12点30之前上床,早上8点之前起床。来中心之后的第一学期,由于丰富的娱乐活动(台球、乒乓球、夜宵等)的存在,晚上一两点睡觉是很正常的事情。周一周三由于8点有课,经常是7点45起来,早饭不吃就去上课;周二周四周五上午不用上课,但是9点要上班,所以可以稍微奢侈一些,睡到8点一刻左右起床。周六周日就经常9点之后才起床了。
第一学期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张。一方面是自己选了五门课,所以虽然自己不怎么看书,但光上课就有的忙了;另外还要上两天半的班。尤其是周一、周三的上午9点半下课后,必须急忙在10点前赶到办公室,就上一会班,中午吃完饭再赶回中心上1点钟的课。最初办公室在随家仓对面的时候,距离还算近;后来搬到北京东路的市政府大院,再后来搬到奥体中心附近的博览中心,那就是打车都来不及了。记忆中有好几次下午的课都赶得非常狼狈。白天上班上课,根本没时间看书,周末偶尔还要加班,所有的作业就只能在晚上做。在这个紧要关头,机房向我张开了温暖的双臂——机房靠窗的座位成了我的专座。在最最紧张的10月和11月上旬,我几乎都是每天6点左右准时出现在机房,凌晨3点左右离开机房。那段平均每天睡四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都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但是终于还是过来了,而且体重没有丝毫的下降。
第二学期的作息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变得非常规律:11点半左右睡觉,7点一刻左右起床。一方面是因为每天都有早上8点的课,不得不早起;其次是认识到了之前一个学期极不规律的作息以及从不吃早饭的害处;再次是早饭的时候我总怀着某种期待。不管如何,变化是产生了,而且周五周六周日照常。这样的作息的一个积极影响当然是保证了休息时间。此外,原本经常安排于晚上的活动的时间大大缩短,比如桌球的时间;同时,夜宵几乎被完全取消。后者对我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一方面省得我继续发胖,另外也省下了一些开支,从而可以进行形式更为高级的腐败。有几次我和上学期一样面临了大量堆积的作业。但是我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常是随便搞搞就算了,不想在机房呆到太晚。但到了期末,由于论文和考试压力的存在,我又有7-8天的时间熬得比较晚,几点睡都不确定,有时直接在机房外面的沙发上躺一下,还有一次就直接在教室的地上睡觉了。加上临近期末的时候,我们恢复了传统的夜宵活动,作息的不确定性因而变大。
次关键词: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机房
二、法律
为什么会选择法律方向的课程?其实原本并非出于法律上的考虑。第一学期选择美国法律体系纯粹了为了让自己对这个国家的制度有更好的认识,更偏向是美国学意义上的选择。但是随着课程的展开,我发现我自己错了。第一次的材料是litigation process,阅读的时候觉得很新鲜,但是上课的时候完全不记得信息,更别提回答问题了。等到第一次做Hoffman v. Jones的brief的时候,看着小S所发的标准格式,更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是终于还是撑了下来。MacPherson v. Buick, O’Brien v. US, Hernandez v. US, 这些个名字开始变得如雷贯耳,Korematsu v. US, Brandenburg v. Ohio更是对我有着特殊的含义。Formalism, realism, legal process也逐渐进入我的视线。这门课的考试也非常有特色。期中考了两次,每次两小时;期末也考了两小时。小S的解释是不想错过任何东西,免得我们掌握了却没考因而感觉失望。多么精妙的解释啊!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然而我第二学期竟然变本加厉地选了两门小S的课:西方法律史和法哲学、国际环境法。除了对小S的崇拜之外,我想也许还掺杂着一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因素。这学期的境况要更惨一些。法哲学的课上,十一个学生中只有两个人不是法学专业的;国际环境法的专业比例要小一些,不过五名国际学生的存在仍然给人不小的压力。法哲学的课做了四次Presentation,写了两次Brief和一个20页的大文章,还考了一次试,活着完成了。环境法的课做了三次presentation,写了两次treaty analysis,做了两次role play exercise,考了一次试,也活着完成了。环境法上太后的大恩大德实在是没齿难忘。这学期的两门课是全没有希望像上学期那样拿A了,非专业的短板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补上的,况且自己也不算努力。
上了三门法律课程,对美国的法律以及广泛意义上的法律都有了一些了解,但最大的成果却是自己逻辑的改善。这是逼出来的。虽然我原本也不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但是在这三门课上,既然对课程的内容理解不算深刻,如果逻辑还只是一般,那最终的产物是连看都不能看的。在写让人绝望的法哲学大作业的时候,我的信条就是“pack my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s with mybest logic”,而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有效的。再深层地想一下,这也是自己的一贯作风的一种体现,那就是不管实质多么烂,包装一定要做好——长期这样下去是会出问题的,所以以后还要继续改进。
次关键词:冈萨雷斯教授(小S),美国法律体系,西方法哲学,国际环境法,法律体系老皇上(吴伟楠),法律体系/法哲学小公主(顾维敏),法哲学皇帝(丁鹏),法哲学太后(王沁)
,法哲学皇后(李晓媛),法律体系小王子
三、龙舟
从3月9日提议参加龙舟赛,到5月23日比赛,共计76天。从3月24日第一次训练,到5月23日比赛,正好两个月。训练得不多,一周两次,中间春假没有训练,总共13次。常规是5点05分起床,5点12分打电话给Aaron叫起床,30分集中,6点开训,7点结束,7点30分回到中心,10分钟洗澡换衣,7点40分吃早饭,8点死狗一样地去上课。
划船不是请客吃饭,苦和累都是有的。最早的几次划船,气温只有5度左右,穿件短T恤训练一个小时后浑身湿透,实在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而16分钟不间断得环湖划船一周,那更是多么艰巨的任务!还有自相残杀式的插桨训练,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此外,凌晨3点睡觉然后按时去训练也是有的,腰疼、背疼是常见的,但是终究还是一次不落地坚持下来。作为队长,这是我必须做到的事情。
现在再回想,那些苦和累也不算什么,我们反而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划桨四要素——长度、深度、力度以及整齐度,都被我们猥琐地进行了解读。整个过程中也遇到过财政上的困难。中心行政补贴3000元,而我们的报名费就需要4900块。但后来大家还是努力把问题解决了,Alex专门设计销售了了龙舟的T恤,收益用来补了缺口;上届班委也给了很大的支持。
最终的结果,没有进决赛是意料之中,但是2分27秒54的成绩已经是我们的最好成绩,我们进了半决赛,而且和第一名的差距没有超过10秒,大家很满足。因为我们奋斗过。愿意的话,我可以再给龙舟对我个人之意义多解读一层。
次关键词:莫愁湖,队长,雷恩,甘安仁,何佳,划船四要素
四、五口组
每人的姓里都有口,我的更是有两个,于是四个人便收敛成了一个五口组。我已经不大记得这个组是什么时候以及是怎么形成的了,但在这个组的形成之前我们其实早已熟识。
群主苟天昱,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在一起上课,故曰“六年的感情”确为空穴来风,虽然这感情曾经屡次破碎又屡次和好;群员何佳,和我脚对脚睡了一个学期的室友,作息极其规律,一直对他崇敬有加;群员吴烨佳,最早的一次搭话是“同学,你也要申请出国啊?”,最早的印象是这个人很用功,很佩服。
五口组的势力是很大的。里面有强大的老流氓(而且是女流氓),有可以随时施展魅力的特别受优待者,还有两任班长。HNC2008的QQ群中四名群主全是五口组的。但我们又是很低调的,甚至是很isolated的。除我之外的三名群员一般常驻图书馆,而我则一般宅在自己房间和机房,以至于到最后两次八卦的时候我们其中三人感觉自己似乎从未在中心生活过一般。
五口组的集体活动一般是桌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腐败。我很庆幸组内有乒乓球和桌球高手可以教导我。在国球这项运动上,我曾被国际学生送蛋羞辱,之后情绪一直低落,悲愤难当,好在组内既有高手又有陪练,我才得以迅速提高自己的乒球技艺,直至步入菜鸟行列。在桌球这项运动中,若是两人在场,则可当场单挑;若三人在场,则采用擂台赛或保护球的形式;若四人全在,则国贸和企管对决,或左手和右手对决。一年下来,自己的水平也是长进不少,偶尔也能趁组内高手打盹的时候砍个四球五球的。当然,自己还是输得多。羽毛球运动开展不多,成果短时间内无法衡量。中心学业紧张,压力颇大,故而腐败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味品。腐败包含多种形式,出游、聚餐均可,最后还来了次聚众按摩。五口组最出彩的一次腐败活动无疑是第二学期开学前的东北之旅。滑雪滑冰雪雕冰雕,还有虎园,还有loftel风格的豪宅,无不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在某位群员缺席的情况下,其余三位群员曾游四川和江阴。聚餐的频率则相当高。有事没事一起出去吃饭,高中低档都有,但总的趋势是低开高走。夜宵则是一明证。第一学期之时大多为哈尔滨水饺或鸡汤面,每人也就十来块钱;第二学期后半段蚝者纷繁,平均每人要四五十块。可想而知,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还是为国家的GDP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的,尤其是服务业!
组内是有斗争的,但斗争的方式是和平的,而且多数采用经济手段,目的很简单,提高群内福利!这种斗争方式之所以能成功,和群主强大的legitimacy密不可分,否则后果难堪设想。当然,作为一种博弈,其动态和重复的本质也保证了每次博弈最终都成为一次合作。也许这个组会一直延续下去,也许随着大家在地理上被分开,这个组会消散,不过不是有句很好的大俗话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次关键词:帮主(苟天昱),吴烨佳,何佳
五、甘安仁
一开始,他就是我标杆式的人物。或许这“一开始”有些不准确,因为第一次见到他是在08年5月18日的模联会议上,当时的他还留着长发,并且在会议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内都在睡觉。那时候的我显然未曾把他当成自己的标杆。进入中心以后,甘在各种传说中逐渐变成神一样的存在,尤其传说中其逻辑之强大,更是让我心生敬畏,以致于我第一次正式搭讪是这么说的"people say you are very clever"。
无论是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拥有一个标杆式的人物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醒自己的不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会思考把我和他比较的意义,觉得这纯粹是一个笑话。各种背景都相差甚远,绝对的比较确实意义不大;但是相对意义上的比较和追赶,仍能对我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从他身上,我也不只是考虑了个人的发展问题。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这很奇怪,我们都频繁地用过负面的词来形容对方。所以这个过程可能无法解释。他不是一个和善(kind)的人,但是他的确是一个随性而单纯的人。他习惯问我的那些问题——你怎么了?你哭了吗?你为什么总是不开心?我少有办法坦率地回答。但是他的人生态度"I am grateful only because I amalive"我是很欣赏的,虽然我自己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以后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恐怕也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本来似乎有许多要写,到这里却写不下去了。遗憾是存在的,就像在云中一起吃的那餐miserable晚饭一样,但却永远不能弥补了。我这一圈永远也消不去的黑眼圈,就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吧。
次关键词:简历,黑眼圈,池塘门,评价
六、冈萨雷斯
本来已经决定只把冈萨雷斯作为法律关键词的子关键词,但是后来想想,她对我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所以有必要单独写一下。Carmen G. Gonzalez是在中心教法律的老师,人称冈姐,又称小S。她在中心开了四门法律类的课程,我选了其中三门:美国法律体系、西方法哲学以及国际环境法。总的来说自己学的是一门不如一门,但是最后出乎我的意料,每门都得了A。法律体系应该是唯一的一个A,法哲学可能也是。当时我拿到成绩的时候,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虽然法哲学的大论文写得还好,但期末考试考得不好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而国际环境法的期末考试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最终有这样的成绩,我受宠若惊。回想上她的三门课,虽然是最为痛苦的经历,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也是挺多的。正如之前在“法律”关键词中所写的一样,她的课材料多,作业多,考试的容量也大,的确是美国法学院的初级体验版。很多次在交她的作业之前,都需要在机房奋战到三四点甚至更晚。而她的课又都在早上8点,所以经常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不过虽然她课程的任务重,但是她对学生的态度是很好的。记得我写得最烂的一次brief,MacPherson v. Buick那个案子,最后只得了4分,几乎是全班最差的,但是她的评语中仍然写道"not too superficial..."。在她的课上做presentation,一般最差也是nice job,或者good job,当然要想得到excellent或者superb的评价也是很难的。
我想我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和她进行更多的交流。我只在学期结束之后去找过她一次,而且那次也是她先写邮件过来说愿意为我到美国读书写推荐信之后我才去的。如果我之前更多地去找过她的话,学习起来可能会更加轻松一些,而且对美国法学院的状况也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这是我的性格使然,我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如果想不出来,那就再想再想,除非感觉这是我能力不能及的时候才可能去找人。因此,虽然她是我的老师,我也没有更多的去寻求她的帮助。我想,她对我的激励是很大的。她两次把我的作业作为model,尤其是第一次Jones v. Hoffman,让当时还对美国法律体系充满恐惧的我一下子有了些信心。此外,只是传说中的,她曾经说过我"he's such a good lawyer","very impressive"(知道我并没有法学背景之后),而且她是第一位鼓励我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深造的老师。这种激励让我感动,因此坚定了我以后无论如何也要出国读法律的信念,虽然这条路会非常艰难。
七、班委
第二学期成为班委的一员,实在是很阴差阳错的事情。我第一学期忙于兼职和学习,在中心内活动绝少,加上我自己的性格因素,其实熟识的人很少。但是命运有时候是无可预测的,群主的举荐永远地改变了一切。
班委由四个人组成,两男两女,中外各两名。班委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每周五的快乐时光(Happy Hour)。其实HH的本意是在周五的晚上提供给大家一个放松的机会,长度以1-2小时为宜,是一种松散的、自发的活动。但我们是很晚才从Milo那里知道这点的。我们把它当成了一种正式的、规模较大的周末party性质的活动,所以我们后来做得很累。每周一的班委例会讨论主题,周三采购酒水,周五下午布置地方,然后就等9点钟的到来。我自己觉得有几次HH还是很有意思的,Trivial Night,Saint Patrick's Day,Mardi Gras,卡拉OK大赛那几次的气氛都很好。当然,我们无可避免地要到两点多钟洗好杯子收拾好东西之后才能睡觉。HH有几次在阳台上举办,大家很开心,我们就很混乱了,以致于我有一次非常正式地写了一封长信给班委其他成员反对继续在阳台上做HH。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其他的活动。Jeneil主挑的参观南京中医药大学、感受中医活动我感觉是很好的,自己也借着那次机会做了人生第一次针灸和拔火罐;杜雯君做的平安阿福流浪动物关爱日也不错,不过很可惜自己没能去参加;我自己也做了一次中心羽毛球大赛,虽然报名、抽签等环节很琐碎,但是最终效果比自己想象的好很多,而且自己也拿了个男单亚军,没什么好说了!
最大的一次活动毫无疑问是5月16日的“辣爱”地震周年赈灾义演。从4月下旬开始准备,大家都很辛苦。当然,这不是班委独力做的活动,我们也做不出来。很多同学都提供了帮助,尤其是Alan Stone,Jonathan Heeter以及他的朋友的贡献更是大。我感觉自己做得不多,因为我没有在外面跑太多,我更多地是在百合、校内和FB上宣传这次活动,然后就是尽自己所能地去卖票,同时还要负责繁琐的财务工作,偶尔再做做体力活。因为当时正好临近小S大论文的deadline,那三四天真是狼狈极了,加起来睡了十个钟头左右。这次活动总得来说是成功的,只不过当天下起了大雨,影响到了我们现场酒水的销售,所以最后只筹集了7500块。对我个人来说,其中音乐著作权协会的插曲还是挺有趣的,不过我后来就直接不理睬他了,“司法行动”现在还没来找我。
做一学期的班委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则我的性格并无大变。此外,有几条连锁反应是我没有预料的,所以我很感激。这个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次关键词:林明之(Amir),白珍妮(Jeneil),杜雯君,快乐时光,缘分
八、春假/秋假
秋假对我而言不是新生事物,但春假却是第一次过。秋假并没有好好过,因为时间安排上的问题,秋假是窝在家里的,但是秋假之前去了厦门一次。名为参会,实为打酱油,以至于现在还有些后悔,会没好好参,酱油也没有好好打。如果当时顾忌少一些,纯粹地打一番酱油,那倒也是好的。
去厦门的时候飞机延误,6点40分的飞机到9点多才起飞,而我就活生生的从下午3点半开始在机场等了5个小时——连坐的地方的没有,甚惨。不过我觉得厦门的夜景是不错的,演武大桥(名字没记错吧)给我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不过因为当时临近半夜,实在没有时间多加欣赏。在旅社和后来的宾馆住得都是比较舒适的,只是偶尔会担心夜间是否太凉了些。旅社是要提一下的,虽然小,而且精致程度不及我的想象,但是仍然能隐约勾出一种诗意的生活。在厦门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厦大和宾馆,所以出去玩的时间很少。最后一个晚上去了中山路,网上推荐的著名的步行街。也许因为缺少情趣,也许因为缺乏观察,也许因为去的时间不对,或者也许因为这路确实很烂,对这路只有失望。最后一天去了鼓浪屿,这小岛是不错的,景色是好的,情趣是有的,所以虽然被晒得半死,仍然很开心。尝了沙茶面、奶茶和花生汤,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得足够好;烧仙草的遗憾后来在桂林得到了补足,看日出和去金门的缺憾只有以后再补。
春假则是给了一件更为有意义的事情:去四川。我不敢说是去支教,因为从4月4日从家里出发到上海坐飞机,到4月11日从上海返回南京,加起来一共有8天,而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只有4天。说那些空而大的话似乎不大合适,但在这所临时搭建的东汽中学,在这所教室、办公室和宿舍都是板房的学校,我看到了学生们认真地学习、热情地唱歌、专心地作画、开心地玩耍,仿佛一切都已经过去很久很久,只是在高年级班里见到的那些失去了双腿的同学偶尔提醒着人们,在这群人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在我教的高二(2)班,后排两位坐轮椅的同学,从他们的脸上实在看不到任何悲伤。如此,也许并不是我们去感染他们,而是他们在感染着我们。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最初的两节课由于准备得不得当,上课气氛不活跃,后来虽然改变了上课的方式,但是总在懊悔浪费了那两节课,否则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如果今年秋天或者明年春天可以,我想我还是会再去的。那一群可爱的学生,和那个到底是“who raised who up”的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不支教的其他时候,人都是很快乐的。纵然有惨烈的撞头事件,有被人严肃批评的时刻——然而目击误机的惊愕,四川美食的盛宴,山水的秀丽,三星堆古文明的神奇,炮仗和屋顶的放纵,满城蓝衣的震撼,以及朦胧的醉意,归根到底都是在享受的。
次关键词:模拟联合国大会,支教,四川,傲慢
九、其他
性格:无大变。
体重:增加。
身高:无减。
视力:衰减。
体力:略增。
英语:略好。
法语:微长。
德语:原地。
管理学:遗忘。
学习:可以。
视野:拓宽。
时间:管理更加混乱。
朋友:加了几个。
夜宵:频繁。
桌球:从白痴到新手。
乒乓球:从白痴到菜鸟。
羽毛球:没有长进。
游泳:念头如波。
图书馆:仍无亲近
十、残缺
或称遗憾。若能以后补上,则是再好不过;若不能不上,那也是人生之真谛。偶尔感叹一下人生事件到来之计时,省却太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