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心校友、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黄海峰博士在中美中心作了“经济国际化与循环经济”讲座。黄海峰教授现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聘教授,曾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学校从事研究工作。用中文、德文和英文发表多篇学术专著。
黄海峰在讲座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大市场,使得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内化,国际市场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吸引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技术”转变,要从一个单纯的中国概念向中国模式转化。黄海峰认为,中国在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其进程依然困难。主要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企业国际化经营观念不足,相关政策措施不适应企业的国际化。他指出,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必须加快中国的经济转型,企业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组织创新战略,建立企业的现代制度,克服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尽合理和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不足等困难,通过组织战略减少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还要重视跨国文化的管理。面对国际化的企业,要进行跨国企业文化创新。
黄海峰指出,在推进国际化同时,中国有必要建立绿色循环体系,在追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动态平衡中达到经济系统的优化。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的绿色支撑技术开发体系,不仅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减少贸易壁垒,刺激产品出口的目的,这也有利于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加速中国经济的国际化。
黄海峰博士希望与校友们合作共同探讨“经济国际化”和“循环经济”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