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同盟破裂

时间: 2007-10-18

1016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沈志华教授在中美中心东报告厅做了题为《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同盟破裂》的学术讲座。

 

在讲座中,教授首先谈到,直到1962年,美国都认为中苏不可能分裂,因为两国的根本利益和意识形态都是一致的。即使当时的CIA已经注意到中苏关系出了一些问题,但他们仍然认为中苏两国可以在同盟关系内部进行调适。显然,这种判断与中苏分裂的历史事实大相径庭。

 

随后,教授对1950年代的中苏关系进行了梳理。他认为,苏共二十大的时候,中苏没有根本分歧。而由于中国在“波修事件”上对苏联的支持,两国关系在这之后甚至更为紧密,并在1957年达到了最好的状态,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当年11月召开的莫斯科会议。但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苏关系开始显现出一些不和之音,最主要的分歧在于两国对于整个世界形势的估计。苏联认为应该与美国搞缓和,争取和平共处;而中国对此时的世界革命形势做出了十分乐观的评估,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压过资本主义,“东风压倒西风”(引毛泽东语)。1958年后,中苏矛盾逐渐尖锐,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外关系和国内政策两方面。在对外关系上,中国意在世界范围内制造紧张局势,以钳制美国势力的扩张,苏联则希望与西方阵营缓和。在此,教授以“炮击金门”事件为例,详细讲解了中苏双方的外交互动。在国内政策方面,尤其是“人民公社”问题,中苏双方的矛盾更为明显。苏联认为人民公社是不实际的冒进之举,而中国则坚信人民公社会取得成功。同时,由于一些信息渠道的问题,赫鲁晓夫在人民公社问题上的沉默态度被毛泽东认为是直接的批评,从而激化了矛盾。最终,赫鲁晓夫下令撤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中苏分裂。

 

最后,教授分析了中苏分裂的深层原因。他认为,西方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制约原则在分析中苏分裂的原因时,是不实用的。事实上,正如CIA当时所分析的一样,中苏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意识形态也是一致的。而在中苏关系里,两国也并不考虑所谓的利益问题。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共产党国家之间不是相互平等的主权国家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其原因在于,各国共产党掌握政权之后,顺其自然地把原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党际关系延伸到了国际关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代替了国家主权。因此,中苏分裂的根本问题在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换言之,谁领导谁的问题。1958年之后,中国认为应该由中共领导国际共产运动,这与苏共产生了矛盾。而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又归于谁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于是有了后来的中苏大论战。在此之后,才导入了国家利益的问题。

 

在其后的提问环节中,教授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对讲演内容进行了一定补充。比如,他进一步提到,中苏在1950年代没有边界问题,这一方面与共产党国家间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时间不久有关,这具体表现为直到1958年中国才有了边界委员会;同时,还与当时中国的“领袖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天下”观念的影响有关。

 

此次讲座的出席者包括中美中心的同学以及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国际关系学院的部分同学。教授诙谐的语言风格和扎实的文献功底,尤其是对中苏关系相关档案的掌握程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国际同学表示,这是他听到过的最好的中文讲座之一。

(钟子娟)

上一篇:申慱sunbet官网入口2007年下半年学术会议一览

下一篇: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与当代国际军备控制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