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日下午3:00, 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与规划系副教授鲍怡琳 (Alana Boland)在匡亚明报告厅作了精彩的报告,向中心师生介绍了中国政府为保持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实施的环境评价系统,她还与中心师生共同探讨了现存系统的优劣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鲍怡琳教授首先介绍了两个国际组织在中国上海、山东、广西等地尝试建立各种备受争议的生态城市,这种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城市可能成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型。鲍教授接下来介绍了中国城市环境现状,并肯定了中国政府为改善各城市环境所作出的努力。通过设计一种政策框架,中国政府将各市政府直接纳入全国环保努力中来,使环保更加有效。她接着介绍了中国政府在1989年和1997年开始实行的两种城市环境评价制度:城考制度和创模制度。
城考制度使用各种指标来综合评价各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并使用排行榜形式进行城市间横向比较。此制度可激励各市政府动员全市力量来提高环境质量,最终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但是由于每年的评价指标都有所变化,所以评价程序可能过于复杂,每年的环境排行榜变化都较大,综合性指标也可能造成地方官员选择容易改造的环境问题下手来改造当地环境,而忽视最严重、最根本的环境问题。所以中国在2002年简化并改进了该评价系统。创模系统实质上是一种中央承认奖励制度,对已经达到各项环境指标的城市,可获得政府的环境金星认可。此制度可激励各市政府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优先发展经济的错误发展战略,各政府也有更强的政治动机来关注环保,所以各市类似于“创建绿色家园,提升城市形象”的活动如雨后春笋,确实提高了各市的环境质量。但是此系统也忽略了中国各地区的历史差异,造成更加不平衡的发展。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显示了全世界在环保方面的潮流。环境保护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等社会各个方面密切结合的。
演讲结束后,鲍教授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撰稿人:郑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