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7点,美国科罗拉多学院历史学助理教授 John Williams 博士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清军南征的黑幕:清代早期的科举考试”的讲座。

虽然讲座主题以清代早期科举考试为核心,但具体的论述则围绕着“中华帝国晚期”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段展开论述。通过对17、18世纪各省人口总数与中举人数的分析,考察清代科举考试对南方的歧视。
首先,Williams 博士回顾了清朝早期清军南征时,南方,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对清军的抵抗,提出早期清朝政府在对南方的征服与统治中,始终存在歧视、压制,尤其是对文脉深远、人口众多的江南地区实力与势力发展的压制。通过沿用明朝以来科举考试对各省区的名额分配制度,通过对南方中举率的歧视性限制,以达到提携北方生员,压制江南生员,进而在整个文官制度中压制南方势力的目的。指出虽然给南方的名额分配在康熙时期有所增长,但与江南地区的人口基数与文教传统相比仍是很少的。
其次,Williams 博士提出,因为全国性殿试在京城举行,考官自然偏向来自北方诸省的考生。而对于考生的作弊行为与考官协助作弊的行为,以及考生的行贿与考官的受贿行为,因为没有严格的措施对这些行为予以处罚,所以成为见怪不怪的黑幕。这其中,南方考生往往成为牺牲品。例如,在许多考试中,东北顺天诸省的考生往往因此金榜题名,而江南诸省的考生则成为牺牲品。
再次,Williams 博士提出,在乡试中,因为会有京城的考官参与判卷和选拔,所以人为因素占据相当的比重。乡试的选拔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决定,而非考生实力的体现。而考生考前的行贿以及考后的谢礼进一步助长了省级考官对经济利益的考虑,而非一心关注人才的选拔。Williams 博士提出,全国和省级科举制度本身在体制上的缺陷也使得此类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最后,Williams 博士提到,虽然江南诸省考生受到诸多不公平的对待,但在最终的殿试中,仍然是江南诸省考生更为优异。并且在1679年康熙皇帝主持的大型特别殿试(直考)中,相对公平的竞争使得中举的考生中大半都是江南人。
在讲座之后的答问环节中,Williams 博士回答了中心学生的问题,还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撰稿人:王子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