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七时,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六十年来的外交历史。他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自己在学生时代对亚洲问题的学习以及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之后,他作了讲演。

沈大伟指出,1978年对中国来说不只是一个里程碑,而且是一次真正的巨大的转变。在1950年的时候中国只与18个国家有外交往来,并且在第一个三十年里,世界是两极格局,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敌意与危险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唯一盟友是苏联,她没有选择而只能向一边倾斜。中国在解放后的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元素,毛泽东把帝国主义的美国当做“纸老虎”。中国被国际社会孤立,这时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来说依然充满了来自别国的威胁。正因为这样中国人开始为战争作准备,他们挖地道,储藏食物。另外,中国开始向美国发出建立外交关系的信号。中国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她更关注于主要敌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她在外交活动中表现得却比较谨慎。中国在国际会议上很少发言,不够自信,有反应却不积极,内向而不外向。现在中国和世界有多边外交关系,现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懂得合作,更加积极、自信并成熟。她以大国的形象维持国际力量的平衡,将重心转向经济发展而非意识形态。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如下特点:一,中国是国际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开始出现 于世界每个角落。它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敌人,与周围邻国都处得很好。二,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中国加入了很多的国际组织,到2003年她已签订300多项国际条约。她更多地参与世界和平的维护,更开放更透明。在1978年之后她更加制度化。三,中俄关系提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中国与日本之间仍然存在不少的怀疑与不信任。中印关系没有本质的改善;中国与中亚的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四,中国现在致力于提升其政府的国际形象,而这一形象也确实在不断改善,但是在欧洲一些地区仍存在对中国政府的异议。中国的软实力依然较弱,他的法律体系、政府组织、经济秩序,以及流行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依然很小。
沈大伟认为在将来中国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更加关注:继续提升中美关系;稳定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更多与日本合作;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因为世界都对中国有更高的期望;在东亚地区做好自己的稳定者的角色,保持东亚和平稳定局势;应付好来自内外的不同意见,在国际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David Shambaugh 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相关问题。
撰稿人:赵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