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南都基金会徐永光秘书长讲座

时间: 2010-04-19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先生于4月15日专程来到中美中心,给同学们介绍了非公募基金会与中国民间公益生态的发展。
 
 
        徐先生首先回顾了NPO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及资源配置。中国的NPO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1年,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成立。他说,基金会的出现,一方面给民间资源参与公共事务开放了一定空间,也成为弥补政府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投入不足的一种手段。总之,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上而下产生的,在筹款、特别是资金使用上,也就自然而然依托原有的政府系统。其后,到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希望工程,动员公众捐款,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才首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公益劝募先例。借助政府系统来落实捐款,确有成本低、风险小的巨大优势。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公募基金会991个。然而,公募基金会没有公益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腿”,所筹资金都通过政府系统来落实。到县一级,给公募基金会干活的清一色为公务员。正是由于这样的现行慈善体制,导致汶川地震捐款出现了“四不见”的局面:捐款人看不见捐款用在哪里,灾区群众看不见民间组织和捐款,灾区政府看不见民间组织的帮助,没有政府背景的民间组织看不到捐款的去向。而比较世界其他国家的运行模式,世界潮流是政府购买民间组织的服务,例如美国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资金投入是民间捐款的1.5倍,而中国是民间组织购买政府服务。这一比较既有利于解释中国慈善的症结所在,也给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道路。
 
        徐先生接着以上背景,就在中国出现的与发达国家接轨的慈善运作方式,即非公募基金,展开了进一步详细解释。他说,中国民间公益服务组织只能依靠境外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我称他们“喝洋奶”,但谁能喂他们“母乳”呢?没有本土资源的支持,中国的民间公益慈善事业是不可能发展的。2004年,中国《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非公募基金会依法诞生。到2009年,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已达约846家。非公募基金会让中国的富人从只能开捐赠支票到自己创办慈善机构,对于改善中国民间慈善的生态环境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认为,和谐的社会需要政府、企业和非盈利部门“三条腿”的支撑,而中国在非盈利部门方面,才刚刚起步。
 
        南都基金以非公募基金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应运而生,是因为非公募基金独有的创新价值。它能突破民间公益慈善的制度瓶颈,推动民间创新。南都公益基金会于2007年5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原始基金1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捐赠,并承诺公司每年给基金会继续捐赠不低于1000万元。南都基金以“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资助优秀公益项目,推动民间组织的社会创新,促进社会平等和谐”为使命,开展了如新公民计划、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等一系列资助项目。同时,作为行业领头人之一,还发起了中国非公募基金论坛,集基金会信息披露平台和行业服务机构角色于一身的“基金会中心项目”也正在积极地筹建中。徐先生对于正在运行中的旨在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的“新公民计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徐永光先生最后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未来的三十年中,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将会再次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徐先生整晚的讲座引人入胜,在场的同学更是兴致勃勃地在讲座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对于还不为中国大众熟悉的非公募基金会话题,徐先生的讲座带给我们新的视野,更让在座的中美双方同学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撰稿人:何嫄

上一篇: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来中心讲座

下一篇:Joshua Rosenzweig 先生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讲座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