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晚,中美中心国际政治学教授魏亚当(Professor Adam Webb)为中心学子开设了题为“非移民国家?非西方种族主义及全球公民职责” 的讲座。中美双方学生早早来到教室,学习气氛浓厚。
种族主义(Racism)长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影响。甚至在和平时期对于国家之间、种族之间的交流都会产生负面作用。魏教授指出,种族主义并不分东方与西方,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出现在历史的不同阶段。西方世界通过殖民扩张曾成为种族主义的实践者,而如今随着东方国家的发展,长久存在于它们内部的种族主义也开始发酵。近东的海湾国家与远东的中国、日本与韩国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极速前进,但却在国门开放与移民问题上采取了愈加保守的姿态。这种“我族-他族”对立性的思维在网络上表现的很明显,实质上是种族主义在作祟。
魏教授同时阐释了种族主义的成因机理,因为与民族、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盘根交错,种族主义在这些国家内部吸引了诸多阅听人。并且某些官方政策也对种族主义问题加以重视并试图缓和种族间对立。除了日本之外,讲座中所提及的所有国家从未在前两个世纪有过对外殖民拓疆的军事行为,但对于国民而言,历史所带来的种族等级观念却沉积下来。虽然都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在等级中处于中层的国民会对低等级的外族产生蔑视心理。这即是魏教授所言的存在于中日韩现代世界观中的“于达尔文主义的世界秩序”(Darwinism World Order)。
如何去解决种族主义的问题?在世界主义(Cosmopolitan)目标之下,自由主义(Liberalism)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但魏教授却认为自由主义在理论与时间上均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开来,因为不同文明对于自由的理解存在差异。Scruton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理论,即Creed Communities的道路,这一核心概念包括了基于宗教或文明的社会群体。魏教授基于此而提出了Traditionalism作为实践的具体方法。它的实质在于从非西方文明自身去寻找并建立世界主义,比如从儒家思想或者伊斯兰教中去追寻。这一过程是很艰难的,它涉及到传统与现代,涉及到规避宗派主义、种族主义与文明内部的“排外情绪”(Xenophobia)等等,所以需要现代国民的勇气与决心。
提问环节,中美双方同学基于学术关怀与亲身体验,就切身关心的问题与魏教授进行讨论,包括日本对移民政策、上海的排外现象以及东欧的种族关系情势等等。问题与讨论涉及国际政治与本土政治、宗教与文明、对自由理解的异同以及国际法等领域,为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增色许多。
(撰稿人:柴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