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汉堡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Jana Stoever教授到访中心。Jana Stoever教授是汉堡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汉堡大学博士后。OECD和世界银行顾问。她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环境与资源经济以及应用微观经济学等方面。她此次到访中心为中心学生做了题为“环境规章与可持续经营业绩”的讲座。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类环境规章也应运而生。这些规章是否能达到其应有的目的,是否能促进绿色增长、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竞争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为了证明这一点,Jana Stoever教授和她的伙伴进行了实证研究,这次的讲座便是围绕这次研究的成果展开的。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是背景介绍、案例研究、实证分析以及结论和政策意义。
首先,Stoever教授介绍了这次研究主要建立在波特假说的基础上。波特假说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而这些创新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从而抵消由环境保护带来的成本并且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环保政策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或采用创新性技术,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在长期内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波特假说拥有其理论依据,包括对管理者的行为分析、市场失灵以及组织失灵。然而,已有的实证路径告诉我们,波特假说的结果往往具有情境特异性,实际的变化如何还有待验证。
其次,Stoever教授介绍了他们所进行的案例研究。他们选取了德国的一个州Saarland作为被研究地,采取Watercent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增加开采地下水的水价作为环境规章的主要内容,企业不得不考虑其生态投资成本。该规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的诱因效应和财政预算的控制力。教授和她的研究伙伴认为有了环境规章的影响,公司的业绩可以上升。
接着,Stoever教授向我们展示了调研所得的数据,包括宏观上来自于政府办公室年度报告、投资调查和成本构成调查的数据,以及微观上公司内部有关环境和经济的数据。考察的变量包括企业竞争力、企业投资等等。其中,企业竞争力包括生产力和出口密集度,投资包括总投资和环境投资。实验的参照对象则是那些没有采取Watercent测量法的企业。与此同时,Stoever教授还给出了他们估测的等式,涵盖了各种参数。
最后,Stoever教授通过对比参照对象和考察对象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从数据结果来看,该环境规章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显著的整体影响,这可能出于两种情况,要么是政策本身完全无作用(即波特假说不成立),要么是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相互抵消使得结果并不显现(即需要进一步分析验证波特假说)。因此,她认为,实证研究的成果既没有支持波特假说,也没有证明波特假说就是错误的,总而言之,可以继续采取环境规章制度,来考察企业未来的业绩发展。
这次讲座中,Jana Stoever教授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条理分明、图表清晰地为我们阐释了环境规章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虽然波特假说仍待进一步的证明与分析,但对于环境和经济间关系的相关知识,也让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谓获益匪浅。演讲结束后,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提出了不少问题,也拉近了彼此间的学术交流。
(撰稿人:陈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