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号,中心有幸邀请到来自美国长岛大学历史学系的夏亚峰教授,为中美中心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争论不休:美国是帝国吗?”的专题讲座。夏亚峰教授同时还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成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心中方教学副主任石斌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夏亚峰教授首先介绍了为什么会以“美国是帝国吗?”为题进行讲座。美国的政界和学界均对美国是否是帝国存在争议。自9.11事件以来,美军接连发动了对阿富汗和对伊拉克的战争,更是加深了这种争议。因此,夏亚峰教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关于帝国的概念以及帝国的四要素和帝国主义的概念等等。其中,夏教授特别强调,实行帝国主义政策的不一定是帝国,但是帝国一定实施的是帝国主义政策。从概念意义上来看,美国的一些行为和政策符合帝国的特征,但是就国内政权结构和特征来说,美国不能算是一个帝国,因为一般来说,帝国都是集权国家。而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学界则普遍认为,美国是一个帝国,如约瑟夫奈等学界领军人物都认可这一论述。相反,美国政客大多否认美国是帝国,从小布什,到拉姆斯菲尔德,再到奥巴马,均否认这种说法。据此,纽约大学教授弗格森发表文章称,美国是“拒绝承认的帝国”。一些中国学者也参与到这一讨论当中。北京大学刘金质教授从实力分析的角度,支持美国是帝国这一论断。而复旦大学沈丁立教授则从制度分析的角度认为美国不是帝国。
接下来,夏教授将他的演讲分成三个部分,即关于美国是否是帝国的相关争论、流派、学者,有关帝国的理论界定和帝国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如何计算帝国存在的成本和收益。
在第一部分,夏教授认为关于美国是否是帝国的争论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是帝国的热心者,接受美国是帝国的这一判断,认为帝国对美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帝国的存在也会为全球的稳定和安全提供积极的公共产品。第二派是帝国的批评者,这一派这支持美国是帝国的判断,但是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帝国对全球有害,认为帝国政策的本质是追本逐利,帝国主义政策会破坏自由主义的全球秩序。第三派可以称作帝国的怀疑者,他们不承认美国是帝国,如前所述,这一派主要从制度分析的角度,认为美国的战略本质上是反帝的,支持民族自决,而且其政治体制存在阻止美国成为帝国的因素。
接下来,夏教授对争论进行了总结,认为争论集中在判定是否帝国究竟应该是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上。狭义的帝国强调主权控制、武力占据与控制,广义的帝国则强调权力与影响力。那么,帝国的存在基础到底来自哪里?一般帝国存在的基础包括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至此引发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美国是帝国,那么它是军事霸权的产物还是经济霸权的产物。夏亚峰教授认为,这凸显了单一因素解释帝国的局限性,在帝国存在的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帝国主义与国家利益也是相互构建的。此外,帝国政策是否成功还取决于其它许多因素,比如当地人的配合。
最后,夏亚峰教授分析了帝国的成本与收益,他研究发现,美国作为一个帝国来说的话,其成本是很难估算的。夏亚峰教授总结道,争论美国是否是帝国存在局限与片面性,应该集中讨论在何种情况下美国可能采取帝国主义的方式进行干涉。此外,还要构建关于美国影响力基础的微观框架,更好的理解美国的影响力。夏教授认为,进行这样的研究对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讲座之后,夏教授同中心师生就研究美国是不是帝国的现实意义、奥巴马的对外政策对美国帝国判断的影响、美元霸权、美国霸权与核不扩散问题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石斌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要对与帝国有关的概念加以区分,如霸权、扩张主义、新保守主义等。他认为,要判断一个国家的性质,要从其权力基础、动机与目标、政策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夏亚峰教授的讲座为中心师生提供了一个理解美国的有趣的视角,夏教授详细而条理清晰的分析也让中心师生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分享更多夏亚峰教授的研究成果。
(撰稿:赵元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