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心有幸邀请到任职于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的石之瑜教授,为中心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不对称关系下的折冲共存——北京、台北、新加坡”的讲座。石之瑜教授是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硕士,丹佛大学国际研究博士,并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及(日本)中央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访问学者,是一位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

石之瑜教授首先为中心师生讲解了有关研究的背景。他认为,根据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不对称关系下,弱者一般只有有限的选择,如与其他国家结盟,或者与强国周旋以获得利益交换。而由于国际社会缺乏统一的最高权威,强国一般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卷入其中,对弱国施压。但是在现实国际社会中的确也存在弱国在缺乏他国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对抗强国,以及强国对弱国进行让步的情形,这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如越南、台湾以及新加坡的关系都体现了此种“悖论”。越南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无法得到美国的有效支持,但是作为弱国仍然对中国进行挑战。大陆对于台湾一直采取放权让利的政策和诸多优惠措施,交流十分密切,但是即便如此,台湾仍然对大陆持有疏离的态度。而大陆基于台湾的依赖从而采取制裁措施这种观点难以对上述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同样,一般来说,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往往比小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台湾与新加坡之间的亲密关系则难以通过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进行解释。石教授由此引出讲座的主题,即弱者为什么会对抗强者,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进行。
石之瑜教授首先从宏观层面入手,认为弱者对于强者往往会有抵触情绪,会对强者表达自己的不满。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强者往往会选择与弱者建立一个稳定互惠的双边关系,因而从理性角度分析,强者也会选择做出让步。这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并无不同,强国和弱国都会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构建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权力的均衡。除了前面所讲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石教授还从社会文化以及心理角度出发,认为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为代表的弱者反抗强者以及强者对弱者做出让步,是由于历史上所存在的“朝贡关系”的影响。基于历史原因,朝贡者很容易对强国产生抵触心理。即使强国作出让步,在弱者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此种关系与主权国家关系不同,因为历史的经验(culture memory)告诉弱国,关系是最为重要的,是情感上立即发生的,因而无需进行理性的计算和量化分析。
接着,石教授又从微观层面分析是什么机制使得弱国从卑微服从转向反抗。石之瑜教授以之前做过的调查研究为例,展示了十个核心问题,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认为主要是能力(efficacy)、决心(determination)以及合法性(legitimacy)影响了机制的运作。经过定量研究和理论论证,得出结论,即心理机制会导致弱国对强者进行反抗。
由于时间原因,石教授没能详细展开新加坡和台湾的关系问题。中心师生对本场学术盛宴意犹未尽,积极与石之瑜教授进行交流。石教授也针对中心师生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中美中心通过举办这样一场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了解大陆与台湾以及周边国家关系的机会,受到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师生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