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中方主任陈云松教授为中心师生做学术报告

时间: 2018-04-24

2018年4月18日,sunbet申搏中方主任陈云松教授为中心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大数据视野中的‘维特效应’:20世纪美国社会自杀现象的文化机制”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陈教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背景知识“维特效应”的基本内涵:1774年,德国作家歌德发表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发表后,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在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维特效应”因此得名。据此,陈教授提出了问题:美国书籍中出现的自杀次数与美国现实中自杀数量是否具有相关性?   

在正式展开主题之前,陈教授首先以南京市的旅游景点介绍为例说明了大数据的应用场景。陈教授通过折线图展示了1700年至2000年间,南京大报恩寺与杭州雷峰塔在谷歌数据化图书语料库被提及次数。折线图显示,在1700至1950年间,雷峰塔几乎不曾被提及,然而大报恩寺被提及次数繁多。这表明,大报恩寺的国际知名度高,以大报恩寺为切入点介绍南京易于被国际社会接受。    

   

而后,讲座正式进入主题。美国出版的书籍浩如烟海,统计在书籍中提及自杀的次数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 大数据技术使其变为可能,并且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科学的思路。 陈教授通过对研究问题建模分析,以书籍中提及自杀的次数为自变量,美国社会自杀率为因变量,此外还将失业率、种族、年龄等其他可能影响自杀的要素作为控制变量。接下来,根据建模得出的数据绘制出折线图,直观展示了美国1950年至2000年,书籍中自杀提及次数与美国自杀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可以通过一般书籍提及的自杀次数预测社会自杀率。  

陈教授讲道,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借助谷歌数据库的帮助,采集了以往研究没有测量过的两个指标即社会自杀率和自杀在书籍中提及的次数。接下来,陈教授还讲解了其他生活中的例子以说明大数据研究的现实意义。  

陈云松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社会学这门经世济用的学科。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中心师生踊跃发言,向陈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陈云松教授生动详实的解答也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 南北)


上一篇:申慱sunbet官网入口新闻传播学院王成军副教授应邀至中心举办讲座

下一篇:美国张军律师事务所总裁、主任律师张军博士至中心举办讲座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