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武汉大学教授张万洪受邀至中心举办讲座

时间: 2018-12-10


      2018年11月28日,中心02级校友、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张万洪教授再次回到中心,给师生们带来一场与中国公益法活动相关的讲座。张万洪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法学理论、宪法基本权利与人权等。他还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主义研究所、丹麦人权研究所等教研机构访问学者。曾作为专家小组成员参与国务院《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的起草工作。

在开场白中,张教授回忆了他在中美中心的学习生活。他很有感触地说,在中心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开放、自由与宽容的精神,中心的优质教育也极大提升了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开始正式的演讲前,张教授以其在南美、印度、台湾等世界各地的足迹和经历引入公益法的话题,并且鼓励同学们积极去体会世界的脉动。

 

而后,张教授首先厘清了公益和公益法的相关概念。通过汉娜·阿伦特著作上的相关叙述以及1944年“是松诉美国”案等真实案例,张教授得出结论,所谓“公益”,指的是对公共生活的关注与责任心。张教授说,公益法活动起源于美国的公益诉讼——以路易斯·布兰代斯等为代表的“人民的律师”为贫困且边缘化的人们发声,积极维护公众利益。张教授认为,在我国,对公益法活动的标准是:所采取的法律行动是否是为了挑战目前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或法律实践。展开来说,挑战的对象有可能是涉及公共利益的大公司和大业,挑战的目的是为了敦促政府履行法律职责,或者促进政府和社会对有关公民权利、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的关注。这些法律行动不带有个人利益的色彩。同时,张教授指出,公益法活动指的不仅仅是公益诉讼,还包括公益上书、申请信息公开、公益法教育等非诉讼活动。

接下来,张教授分析了公益法的部分理念。第一,是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张教授以村上春树有关“高墙与鸡蛋”的文字作为例子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第二则是将心比心。张教授说,不论是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还是美国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纪念碑上的“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都充分体现了公益法的情怀,那是一种在“每个人都无处可逃”的境况下产生的悲天悯人与将心比心。第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神圣地位,致力于落实和实施已生效的法律,通过法律途径理性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第四,推动制度完善和维护人权。张教授说,“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充分展现了公益法活动致力于修正现行不完善制度的精神。第五,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问题。张教授用海伦·凯勒晚年的反思和行动说明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不仅仅体现在捐款这样的“表层”行动上,还体现在如何自己的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弱势群体。

 

在演讲的第三部分,张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的实践经验。这些不但“接地气”而且效果显著的公益活动包括:基层法律工作者培训、开设社区法律诊所、关注残障人权利保障、推动看守所值班律师试点以及劳工律师培训等。张教授尤其推崇“法律赋能”的理念——它致力于提高弱势群体的自主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最后,张教授用一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勉励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公益法实践中,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多地回报社会。 

在提问环节,张教授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对同学们的提问做出了精彩解答。 




上一篇:“等一等”会怎样?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Daniel Zachary教授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时间

下一篇:“等一等”会怎样?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Daniel Zachary教授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时间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