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彼得·阿格雷教授访问中美中心

时间: 2019-12-12

2019年12月4日,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彼得·阿格雷教授受邀访问中美中心。此次中心之行,阿格雷教授举办了一场题为“科学外交”的讲座。在讲座之前,按照中心惯例,在学生活动室举办了“Wine & Cheese”招待活动,阿格雷教授与中心师生亲切交流。



晚上7时,中美中心匡亚明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许多同学和老师慕名而来。中美中心美方主任魏亚当教授主持讲座,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彼得·阿格雷教授此行访问中心的目的以及之前取得的成就。随后,演讲正式开始。



阿格雷教授从自己的生平开始讲起。阿格雷教授1949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小城诺斯菲尔德,1974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阿格雷教授是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现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学院讲席教授及约翰斯·霍普金斯疟疾研究所所长,在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在讲到对抗疟疾的研究经历中,阿格雷教授展示了大量非洲、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的照片。他坦言,之前自己从未想到,在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可以如此艰难。阿格雷教授的足迹几乎横跨整个非洲地区,他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例如,在南赞比亚地区,经过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短时间内大幅降低了周边地区疟疾病例的数量。此外,阿格雷教授还提到了在津巴布韦、缅甸、朝鲜以及古巴等地的经历,无不令人赞叹。



谈及从科学的角度解读外交与政治,阿格雷教授特意用汉语“危机”来类比英语的对应词“crisis”。他说,想要了解“crisis”,就必须认识中文“危机”这个词。放眼望去,世界政治仿佛在经历“危机”。但正如这个中文词语中所包含的“危险”与“机遇”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样,“crisis”应该也会容纳“danger”和“opportunity



最后的互动环节中,有听众问,在科研的路上是否担心过自己的研究难以为继或者对世界没有意义。阿格雷教授回答说,有时候人们太把成功和失败当回事了。他觉得获得诺贝尔奖也仅仅是自己的生活或者人类历史的一个注脚而已,医学乃至整个科学的进步才更为重要。



在论及中国与美国在基础化学科研上的差距时,阿格雷教授认为,中国现在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非常出色,四年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科学研究并没有国界之分,他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改变世界。



(范庆哲 撰稿)






上一篇:著名学者赵穗生教授在中美中心解读中美关系

下一篇:左海聪教授在中心举办讲座剖析中美贸易战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