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LECTURES

听周晓虹教授解读传言与现代社会

时间: 2020-04-19

北京时间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晚上10点10分,教育部长江学者、申慱sunbet官网入口资深教授、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周晓虹教授受邀莅临中美中心在线频道举办云上讲座。尽管处于不同的时区,但是时差并未影响中心师生的参与热情,他们早早地便进入到网络会议室中等待。此外,本场讲座还吸引了来自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福州大学、广州大学宁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多所国外高校的300余名国际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中,周教授首先介绍了谣言及其产生机制。周教授从开始对两个基本概念:谣言(rumor)与流言(gossip)进行了简单区分。周教授说,两者最早分别可以追溯到《尚书》和《离骚》。简而言之,谣言是有意捏造的,而流言则是无意传讹。两者都是大众在社会中传播的无根据、不确切的信息。尽管谣言和恐慌自古就有,但在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全球化时代以来,谣言被赋予了诸多新的特征。当下,谣言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常态化议题。同时,无论是谣言还是流言都是匿名产生和传播的。人们常常无法知道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动机。它们的传播常常呈现几何爆炸的速度,所以学界一般不会将两者区分对待,并将它们一律称为“传言”。


关于传言的产生机制,周晓虹教授深入浅出地列举了近300年来我国产生的一系列传播面广、影响深远的传言——从1768年流行江浙的“叫魂”谣言直到2003年大规模流传的SARS传言,及至今年流传的关于新冠病毒的传言。谈及传言兴起的原因,周教授认为,公众真正需要的实际上是有关事件的清晰说明,并以此来了解事件的严重性,从而制定自己的对策。信息的模糊反而会增加人们通过议论获得某种合理性解释的动机。所以,无论是2003年的SARS和还是此次新冠疫情的发展初期,媒体不同程度上的失语大大增加了公众的恐惧心理,构成了传言蔓延的重要背景。


此外,周教授还介绍了传言与风险的关系。周教授认为风险是现代性的产物,但这并不表明今天的社会生活就比以前的生活来的更为危险。实际上,今天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风险都来源于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社会风险的增长,加之传播的便捷性,自然而然导致了传言滋生的可能性大增,使得恐慌在人群中更加易于蔓延和扩张。既然现代都市传言常常是由新事物的风险性带来的,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有可能成为这种风险的预警机制之一。换言之,传言在现代社会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周教授对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精彩的讲座一直持续到将近午夜时分,周教授最后总结说,现代社会的传言与未来是高度关联的,实际上,这多多少少为我们留出了观察的时间,从而也为我们的科学判断提供了可能。古语常说“流言止于智者”,周教授认为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仍然有效。


上一篇:张振克教授讲述“非洲神话与真实非洲”

下一篇:中心美方主任魏亚当教授线上讲座谈交叉性与多元主义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