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
——从北交所的创立谈起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日上午,应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以下简称中美中心)的邀请,南京东南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哲学系客座教授、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PA兼职导师余波博士到访中心,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从北交所的创立谈起”的精彩讲座。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主持讲座,美方副主任柯俊翰(John Urban)和中心师生参加讲座。

图 | 主讲人余波博士

图 | 主持人从丛主任
01 北交所创立的背景
讲座伊始,余博士表明北交所的成立奠定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资本市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完善。余博士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介绍了北交所成立的三个阶段。
从宏观层面来讲,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拨乱反正的大前提下,1992年南巡开始,中国资本市场的门窗被打开,市场经济开始释放出活力。第二阶段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其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唯有完成这一改革,才能推动后续更多的革新,发展出更多资本市场的工具,并为多年之后的注册制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是2019年更具有纵深度的注册制改革,余博士将这一阶段概括为“全方位、促科创、注册制”,相对前两次而言,这次改革更为全面和广泛,涉及到了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上交所科创板的设立。

02“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境况和出路
余博士介绍了北交所的定位,他将之概括为“专精特新”。北交所旨在利用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优势,将自身发展为科技金融中心。随后,他对北交所与其他板块的发行上市条件进行了对比,并介绍了北交所创立背景下“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佼佼者的发展境况和出路。这些企业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民营“小巨人”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在遭遇外部冲击时容易面临断链和被淘汰的风险。余博士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发展境况构成了“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大背景和大环境。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要着眼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加大力度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图 | 讲座现场
讲座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余总除了就资本市场、境内外股票交易所和金融理论等方面的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研讨,也毫不吝惜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股价涨停、房地产行业上市、医药消费股走势等问题的看法。两个小时的讲座和研讨,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大家又热烈地把话题带到学术午餐会上。通过与余总近四个小时的近距离交流,大家不仅对金融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高了认识,对自己未来学术发展或求职意向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有些同学还在余总的指导下,开始考虑合适的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