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应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以下简称中美中心)邀请,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申慱sunbet官网入口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一般财团法人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理事刈间文俊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武侠片与武士片:中日类型电影比较研究”的精彩讲座。申慱sunbet官网入口文学院戏剧与影视艺术系副教授、中美中心兼职教授杨柳主持讲座。

主讲人 刈间文俊

主持人 杨柳
一、中国的武侠片
讲座伊始刈间教授指出,每个电影大国都有独特的类型片,而武士片和武侠片分别是日本和中国的代表类型片。刈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国武侠片始于1928年的电影《火烧红莲寺》,1982年的《少林寺》是中国新时期以来武侠片“复活”的第一部作品。
武侠片传统在香港一直有所传承。张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香港电影的新武侠世纪,他的电影主打阳刚路线,讲究“实打实”,注重血肉暴力感。另一类武侠片传统则是要打得漂亮,香港导演楚原打破了不重情节和人物的武打公式。李安也同样强调武打的样式美和舞蹈美。
二、日本的武士片
接下来刈间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日本武士片的发展历史和各时期风格特征。早期的日本武士片以打斗场面为亮点,后期受到了日本传统歌舞伎的影响,追求打得漂亮,出现了舞蹈化的特征。黑泽明开创了日本的新武士片,抛弃了舞蹈化,追求武打逼真。

三、中日两国武打电影的比较
在介绍中日两国武打电影各自发展历程后,刈间教授认为中日两国的武打片都存在“实打实”和舞蹈美两个系列风格。在当今的CG(Computer Graphics)时代,杀人、伤人的镜头可以做到极其逼真,然而,电影是否需要这样的逼真是一个需仔细斟酌的问题。刈间教授认为中日两国戏剧化的文化传统对武打电影有着重要意义。
刈间教授还对比了中日武打片在人物和情节方面的不同之处。中国武侠片的人物通常是一个精通武艺的完人,秉持江湖的伦理道德,为民除害。而日本武士片的人物则通常是一个精通武艺的人接受禅僧的教导后得到了精神的升华,成为了真正的武士,情节上突出主角思想境界的成长。电影情节中的公私关系方面,刈间教授认为,在中国电影中,公私并不对立,公私共鸣且相互弥补。而日本电影中,公私直接冲突,公压制私。

最后,杨柳教授结合刈间教授的讲座内容和中心学子展开讨论。她认为日本武士片与佛教关联更深,中国当代的某些武侠片则与法家关联更深。基于文化表象学,杨柳教授认为类型片是一种社会文化仪式,是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所感兴趣的议题的体现。
文字:蒋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