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南京,虽仍让人略感微寒,却已值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农历元月,正值金陵赏梅的最好时节。3月10日,在中心新任班委的带领下,五十余名中心同学兵分四路,搭乘地铁前往梅花山,观景赏梅,体味别样的风光。

自古以来,南京便有植梅的传统。金陵城植梅始于六朝时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位于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的梅花山,原是三国吴大帝孙权的葬地。1929年,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始在孙陵岗修建纪念性花木区,并栽培大片梅花。此后,梅园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积高达1533余亩,有近400个品种的4万余株梅树。南京梅花山因之而有“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誉,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并居四大梅园之首。
游玩当日恰逢周末,又是一个晴朗温暖的春日,梅花山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花瓣挂满了枝头,淡雅而又不失芬芳,粉的像霞,红如朱砂,白好似雪,云蒸霞蔚,挂满枝头,飘出淡淡的芳香。大家被漫山遍野的花海所陶醉,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的盛开便意味着走出料峭的寒冬,万物复苏,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人世间的风景也因春意盎然而变得美好。自古以来,梅花便有“凌寒独自开”,经霜傲雪的风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便是历经磨难,却也不失风骨芳香的坚毅,为古人所推崇。


此次参观梅花山,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丰富的“梅文化”。梅花山美好的风光固然令人印象深刻,而梅花所传递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则更让同学们深受熏陶。此次梅花山之行,肯定会成为许多中心同学学习生涯中的难忘回忆。
感谢中山陵园管理局对于中心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撰稿 陈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