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中美中心近二十名师生在张海燕老师的组织下,前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不同于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刻板印象,当同学们踏入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时,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厂区呈现在大家眼前。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说,这里承担着南京市三分之二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任务,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年可处理近190万吨的生活垃圾,年均绿色发电量可达到6.8亿度。
除此以外,这里也是全国第一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单位,设有专门的参观通道,以增进公众的环保知识。工作人员通过一体化沙盘为同学们展示了“一进四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流程。

其中,“进”自然指的是生活垃圾,而“四出”则分别代表烟气、飞灰、炉渣以及渗滤液。具体而言,烟气指的是垃圾焚烧产生的含有多种污染物的气体,可以通过烟气净化处理使其达到欧盟2010排放标准;飞灰指的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经稳定化处理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炉渣指的是垃圾焚烧后剩余的固体残渣,经综合处理后可制成混凝土砖块,用于道路修建;渗沥液则指在垃圾堆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有机及无机成分的液体,经处理后可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实现全回用。
按照“一进四出”的流程,同学们参观了垃圾吊控制室、中央控制室、燃烧观测区以及光大自主研发的烟气处理设备区(脱硝+半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尘)。

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到,从垃圾车拖运来的生活垃圾是不能直接进行焚烧的,而是需要自然发酵3至7天后,再通过充分烘干,然后才会被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一般而言,每吨垃圾可以发电500度,可供三口之家一个季度的电力开销。
参观烟气处理设备时,罗福杰(Roger Raufer)教授还结合“空气污染及其控制”课程的相关内容,给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专业讲解,可谓是寓教于乐。同学们也就政府补助、技术支持、垃圾分类等内容提出了很多问题。教授和现场工作人员给予了详尽的解答。

通过这次参观,中心师生们不仅对垃圾焚烧发电和污染物处理的工艺流程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还感受到了垃圾变废为宝的神奇。
(周洁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