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09-10级校友崔元磊文章:【双语趣】“习大大”与“彭麻麻”之间的“化学”

时间: 2014-12-11

【双语趣】“习大大”与“彭麻麻”之间的“化学”

2014-12-05 新华社 我报道

双语趣拿新闻与语言找乐儿!

——栏目主持人大伯、小崔


么是chemistry?那是你望我一眼,我便会意的默契; 什么是chemistry?那是在坡坎前你伸向我的一只手和你那一声“来”!

别误会。今天,我们不作诗。我们要学一点点“化学”。不过,小伙伴们不用准备试管、蒸馏瓶什么的,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习大大”与“彭麻麻”之间的“化学”。

作者:崔元磊


即使你没听过,但至少应该听说过眼下正火的神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当“筷子兄弟”跑去美国领那个有点儿悬疑的全美音乐奖“国际歌曲奖”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小苹果》在国内已经被拍在沙滩上啦。

想当初,《小苹果》那“红红的小脸儿”红遍大江南北,高冷的《华盛顿邮报》等国际大媒可是无动于衷呢。现在,《习大大爱着彭麻麻》在视频网站的点击不断上升,大妈们的广场舞也开始踩上了它的节拍,而一干外媒则不厌其烦地把这首中国草根音乐人创作的歌词翻译成英文。

这是为什么呢?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此歌在中国大受欢迎反映了“在这个国家,第一夫妇身上所代表的家庭观念被广为推崇”(widespread admiration in the country for the family values the first couple represent)。



这里,我们需要脑补两个经典镜头:一是上月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登上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迈过一道舱门后,习近平转身向仍在舱外的夫人彭丽媛伸出手,轻道了一声“来”。这一场景通过电视镜头传到千家万户,让观众见证了主席夫妇间的恩爱,众多网友更是将“习大大”视作偶像和“中国式暖男”。

另一个镜头要回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的一幕。在欢迎晚宴前,各经济体领导人集体亮相,“彭麻麻”望了“习大大”一眼后,“习大大”开始挥手向参加晚宴的来宾致意。对于这一幕,即使比较严肃的外媒也放松神经调侃了一把。


但是,无论怎样解读,这一小小的细节,是不是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呢?一个眼神就读懂对方的意思,这难道不是“习大大”和“彭麻麻”之间默契的最真实写照?难道不也是普通老百姓所向往的“小确幸”么?

外媒故作调侃,也只是为了娱乐一下受众,轻松一下自己而已。在关于这首歌的报道中,外媒对中文媒体采访歌曲创作者的话进行了转引。值得注意的是,外媒的翻译中,chemistry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

"The chemistry between the couple has impressed many Netizens and it inspired my partner and I to write this song," singer Yu Runze told the People's Daily. (华盛顿邮报)


那chemistry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查遍这首歌主创人员接受采访所说的话,能与其大致对得上的汉语词汇也就数“恩爱”了。Chemistry这个词,除了大家常见的科学意义上的“化学”,还可以指情感上的“化学”,即两个人彼此间强有力的吸引、依恋、支持等(a strong mutual attraction, attachment, or sympathy)。
例如:They tried dating, but there was no chemistry between them.(他们试着约会了,但彼此没有感觉)。

与此相似,chemistry也可以指一个团队中有益的互动、良好的配合,或是粘合力(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working together; specifically : such interaction when harmonious or effective)。比如,a team lacking chemistry,就是说“一个缺少粘合力的团队”。

“化学作用”往往是妙不可言但功效明显。谈到这首歌的创作过程,词作者宋志刚的一句话是“酝酿很久,做起来一气呵成”。(This song fermented for a long time, but it was created in almost one breath.)可见,主席夫妇之间的感情至少感染了词作者,否则怎能“一气呵成”呢?

“大”如何翻译“习大大”?

外媒翻译这首歌,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翻译“习大大”。此前,有外媒在报道中为了附会自己的解读,把“习大大”翻译为“Xi Bigbig”,引来一阵追捧。其实,在明知“大大”为何意的情况下,采取这种直译的手法,显然是歪解。

这次,不少媒体都直接用拼音翻译了Xi Dada,也有媒体用了Daddy Xi或Uncle Xi。宋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大”和“麻麻”在中国被普通民众用来称呼习主席夫妇,表达了人们的爱戴之情,将这些称谓用到歌曲里,可以使人们更有亲近感。

These terms are how the couple are referred to by the masses, which show their love for them. Deploying these in the song brings it closer to the people.

有了创作者这样的解读,想必外国读者更能准确理解Xi Dada是啥意思了。而Xi Bigbig这种译法只能算是剑走偏锋、昙花一现,博得一时的“叫好声”罢了。

如何翻译“天不怕嘿地不怕”?

至于整首歌词的翻译,外媒的确是各显神通都蛮拼的。有的简洁达意,有的生动传神,但都不得不自己承认只是“粗略的”(rough)或是“大概的”(approximate)的翻译。

先来看看第一节歌词:

中国出了个习大大,
多大的老虎也敢打,
天不怕嘿地不怕,
做梦都想见到他!


《华盛顿邮报》的版本是这样的:

China has a Xi Dada. 
No matter how strong the tiger is, 
He dares to fight it.
He is totally fearless.
People are dying to meet him, even in their dreams.


《纽约时报》的“时报看中国(Sinosphere)”栏目的译本是这样的:

China produced an Uncle Xi. 
He dares to fight the tigers.
Not afraid of heaven, not afraid of earth.
Dreamers all look to him!


这两家对于“天不怕嘿地不怕”的处理,《华盛顿邮报》属“写意派”,虽然没把什么“天”“地”翻出来,但意思等值,而《纽约时报》则属“写实派”,不仅“天”“地”都出来了,而且结构近乎与中文完全对应:重复使用not afraid of(不怕)这个短语。不过《纽约时报》对“多大的老虎都敢打”这句处理貌似有些简单化,因为“他敢打老虎”与“多大的老虎都敢打”意思还是不大一样的。此外,《华盛顿邮报》把“做梦都想见到他”这句翻译得很生动。

“有种爱”=brave love?

中国人喜欢归类总结。这个嗜好也体现在歌词里。这首歌的最后一节是这样的:

有种爱叫习大大爱着彭麻麻,
在一起时他总微笑幸福看着她;
有种爱叫彭麻麻爱着习大大,
手牵着手她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看一看《华盛顿邮报》的译本:


Here’s a kind of love that Xi Dada gives to Peng Mama,
When they are together, he always looks at her with happy smiles.
Here’s a kind of love that Peng Mama gives to Xi Dada,
Holding his hand, her smile is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


这里的“有种爱叫那啥啥啥”如果翻译成There is a kind of love that is called Xi Dada loves Peng Mama那读者肯定会醉的。《华盛顿邮报》的翻译照顾了原文的“归类”情结,但又规避了完全直译可能产生的英语结构复杂化,即没有翻译成that is called,同时避免了用词的重复(把第二个“爱”处理为gives)。聪明的处理,值得点赞。

不过,网上有一个据说源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译本,则完全“抛弃”了原词中“有种爱”的窠臼,因此那歌词听似更朗朗上口啦:


Xi Dada loves Peng Mama,
When they are together, he always smiles at her happily;
Peng Mama loves Xi Dada,
Holding his hand, her smile is a beautiful flower.


不过,《纽约时报》对“有种爱”的处理有点儿令人“不明觉厉”,因为这两句歌词人家的翻译是Brave love is called Xi Dada loves Peng Mama; Brave love is called Peng Mama loves Xi Dada.为什么要用brave love?小编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眼前一亮,难道是太熟悉中国俗语的外国人把“有种爱”理解成了“有种的爱”?真是不敢面对这种想象!


文字无法翻译的“中国文化”

其实,这首歌词翻译中的最大挑战也许是这节:

中国还有个彭麻麻,
最美的鲜花送给她,
保佑她祝福她,
兴家兴国兴天下!


这节的翻译,各家大同小异,这里只举《华盛顿邮报》的译本为例:

China also has a Peng Mama, 
Give her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s,
Pray for her and bless her, 
Happy family, flourishing country, harmonious world.


中文歌词为了保持节奏,往往省略一些字词,这不影响中国人的理解,但是其间需要意会的东西,却是翻译转换中的挑战,比如,这里“兴家兴国兴天下”与前面一句或是整节的关系。中国人都明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是“没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明白为什么“保佑她祝福她”之后就“兴家兴国行天下”了。眼下的译本,都是停留在字面层次的对译,谁知道外国人懂不懂呢。

V
“病毒式传播”

其实,翻译是否贴切到位并不影响《习大大爱着彭麻麻》在国外受到关注。因为外媒的视角是通过这一神曲流行的现象观察中国的政治社会氛围。对于外媒来说,中国出了这么一首歌,而且还造就了传播的“神话”,这就是最大的新闻。所以,法新社、《华盛顿邮报》等各大外媒也就毫不顾忌“第N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的忌讳了,纷纷“英雄所见略同”地在标题中用上了“go viral”这个字眼。

Viral这个词本意是“病毒性的”,go viral则可以理解为“像病毒一样传播”的意思,即病毒通过自身的复制进行传播。如今,很多网络上的图片、视频或者链接因为人们通过不断地分享和转发,形成强大的传播力,成就了不少诸如《江南style》《小苹果》这样的神曲。所以,用go viral来形容这种传播,真是生动贴切呢。

国内网站有评论说,《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这首歌其实“于旋律和唱腔上都没有特别大的出彩之处”,但这首曲子“出现得是如此合时宜……充分体现了大家对习大大和彭麻麻的喜爱之情。”

的确,这首歌走红,反映了中国人心里珍视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就是chemistry的作用!(图片来自新华社、网络)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YzNzAyMQ==&mid=201370586&idx=1&sn=d1e04b7386f9e52cb8d48a9ffd56c31c&scene=1&key=1507480b90e51e632dafc21c17c68e01a38ab43f362a9576fc06fd30d043fc5b72a5efb35733eaa73ab307585fd3779b&ascene=1&uin=MjM0Mjk2MTI0MA==&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vC1xAZm/0ShjwbqDFLsTdvqu2+fLXL9wX7b0DoEitFSv1WQUtZjpkqoocQ2tGvNh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